第三百二十六章 对植物人也有效(第2/3页)

他来回踱步,犹豫了好一会,才拿着手机,拨出一个电话。

“喂,老向吗?是我,有个事我想跟你说一下,你应该会感兴趣。”

“三清药业出了一款新药,可以激活神经再生,修复脑部组织,临床实验就是在我们科室做的,效果非常好,简直让人震惊。”

“本来这个药的治疗病症是老年痴呆症,但是看到效果这么好,我想也许可以给植物人病人也试一试。”

“反正都是脑部受损严重,也许可以死马当活马医,说不定会有奇迹出现呢。”

向勇一听,顿时非常激动:“这是真的吗?太好了。我们中心的病人终于有救了。”

“你们托养中心的病人比较多,我可以跟三清集团说明一下情况,先给病人服用几周,试试看效果,如果有用的话,就加入临床二期实验,如果不太明显,那就算了。”

郑医生仔细想了想说道。

药企为了尽快获取满意的实验数据,一般只会申请一种适应病症,以便达到尽快上市的目的。

当然,药物上市以后,医生如果在治疗中发现有可能治疗其他疾病,也是可以使用的。

所以郑医生打算先看看这款新药治疗植物人的效果,如果效果一般,那就没必要算进临床报告中去,免得数据不好看,拖累审批进度。

等到时候上市了,再作为缓解病情的辅助药物开给病人就行。

“没问题,我这边先做准备,跟家属说好以后,再把病人的资料发给你。”向勇一口气答应下来。

作为一家植物人托养中心的老板,他等这一天,已经很久了。

他是郑医生的大学同学,同样也是一位优秀的神经外科主治医师,工作体面,工资也算不错。

可是在医院就职期间,他看多了那些因为意外和疾病而变成植物人的患者,心中五味杂陈。

也许是因为性格原因,他比郑医生更加敏感,郑医生能把自己往麻木了整,他却做不到。

由于医院的床位紧张,一般不收治植物人,而养老院怕麻烦,也不会收治,但是家属又很难做到24小时的护理,所以有些植物人面临这样的情况,有的离世,有的过的浑浑噩噩。

医生本该治病救人,哪怕绝症都要全力抢救,唯独对这些被称为‘活死人’的植物人,却偏偏束手无策,什么也做不了。

随着时间的推移,他再也无法忍受,做了一个疯狂的决定。

5年前,他从海市某家三甲医院辞职,抵押了1套房,卖了1套房,筹集500多万元的资金,在海市郊区,靠近昆市的地方,创办了一家植物人托养中心。

在建立过程中,他也遇到了很多困难,像选址,资金筹措,资质认证等这些问题,就花费了很长时间。

托养中心艰难开业后,迎来了第一位入住者。

一位因为车祸而成为植物人的年轻女孩,她的父母送过来时,她已经沉睡了2年。

这2年的护理费和医疗费几乎花光了这个家庭的所有积蓄。

为了女儿能得到好的护理,父母通过医生的介绍,找到了向勇。

在这里,父母终于得到了片刻的歇息,而这个患者的到来,也为托养中心打开了名气。

越来越多的植物人家属找到了他,把亲人送到了托养中心。

每个植物人都有自己的故事,有人因车祸遭受脑外伤,有人突发脑梗塞、脑出血。

这些疾病和意外让他们成为了植物人,在这个幽静偏远的地方沉睡。

他们获得了专业的照顾,家属也解决了后顾之忧,能够安心回归正常的生活和工作。

这便是向勇行医多年,最想见到的情况。

他一直认为养护了一个植物人,其实就是安抚了一个家庭。

植物人也有生存的权利,建立植物人托养中心,是为了帮助植物人以最体面的生存方式活着。

无论对于植物人患者还是家属来说,这都是很有意义的事。

当然,最理想的情况,还是患者能够早日苏醒。

向勇也知道这过于异想天开了,只能寄希望于以后,希望科技的发展能够在不远的未来实现。

只不过,他万万没想到,梦想成真的这一天,竟然来得这么快。

……

海市,郊区的植物人托养中心。

郑医生向护理人员一一分发手中的药瓶,并向家属详细解释道。

“我跟三清药业联系后,他们同意了我的临床实验,由于植物人很难吞咽服药,所以改成了静脉注射的用药方式,剂量也做了相应的调整。”

“当然,每个病人成为植物人的原因并不一样,大脑损伤的程度也不一样,可能恢复的进度也不一样,还是要具体病情具体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