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百一十七章 猝死统计,航天来人(第3/4页)

卫康好奇地问道:“你们具体是什么想法?”

“是这样的,我们看到马布斯说想戴着智能手表上太空嘛,这给了我们很大的灵感,尤其是在体验过智能手表的强大功能以后。所以我们也灵机一动,想到就做,准备让宇航员戴着智能手表去空间站,这样他们就能随时监测自己的身体状况了。”

卫康闻言,顿时笑了,其实马布斯的发言被转载得到处都是,他也看到了,当时就有这个意思,这不还没来得及付诸实现,航天中心的人就找上门来了,果然聪明人都想到一块去了。

“太好了,我也正有此意,本来下一步就想联系你们的,不过太空中的情况要比地面上复杂很多,我们的模型和算法都是根据地面上的参数设定的,恐怕还需要根据具体情况,做一定的调整。”

方恒连连点头,详细解释道。

“没错,宇航员在太空中身体会发生很大的变化,就拿心血管系统来说,在地球上,依靠肌肉的收缩,静脉的张力,以及心脏泵的作用,下肢的血液能逆流回到心脏。”

“但在太空失重情况下,心脏和血管就会发生完全不同的变化,心输出量减少,心率会减慢,血压会下降,心室肌细胞因心脏的负担减小而有所萎缩。”

“重返地球时,航天员的心血管功能无法迅速恢复。受地球重力环境的影响,宇航员站立时血液回流到心脏的能力较差,很容易出现低血压,晕厥等现象。”

“在太空生活一段时间后,宇航员还会出现动脉硬化现象。研究发现,一些在空间站生活半年的宇航员,其动脉硬化程度相当于在地面患病10-20年的状态。幸运的是,当重返地球后,动脉硬化程度会随着时间的推移和疗养进度逐渐缓解,几个月后就可以恢复到之前的状态了。”

“总体来说,太空中还是非常危险的,不经过长期的训练,没有非常健康的体魄,是不可能在空间站长期工作和生活的。”

“当然,我们在空间站里也有身体检测设备,但比较笨重,只能做常规检查,次数也不会太多,无法实时掌握他们的身体状态,所以如果有智能手表在的话,就可以24小时动态监测他们的身体参数,提前了解到变化情况。”

卫康顿时肃然起敬:“你们航天航空人太辛苦了,为国家付出这么多,我要向你们致敬。有什么需要三清集团帮忙的,尽管说。”

方恒笑着道:“卫总都这么说了,那我就笑纳了您的好意勒。我们第一步就是想让宇航员在太空中使用智能手环,把所有的身体数据汇总到电脑上,不但可以在上面实时掌控,也可以按时发回基地,让下面的专家提供医疗方面的建议。”

“这一举动对我们在太空中的医疗研究具有非常重大的意义,所以需要三清集团的帮助。”

“不过这其实并不是我这次联系你的重点,我们还有进一步的想法,只不过这个想法有些特殊,需要与三清达成更深入的合作,投入大量时间进行研发。”

“哦?怎么个特殊法?”

“我们希望能有一个比较便携的设备,最好是能达到智能手表的大小,当然如果有困难,大一点也没关系,但是功能上要求比较高。”

“需要具备心率,心电图,实时体温,血压,血氧饱和度,呼吸频率等六大常规生命参数的24小时监测功能,另外,能够适应比较复杂的使用环境,比如近真空环境,强辐射,微重力,大幅度温差,空中飞行等情况。”

“嘶!”卫康不由倒吸一口冷气,即使是他,遇到这种需求,也不由有些头皮发麻。

好家伙,看看这些功能,是要研发便携万能监护仪吗?

虽然系统给的图纸可以用积分进行升级。

但他才刚推出新品,正吃得满嘴流油,还想再挤挤牙膏,不要太快升级换代呢。

按照电子产品的市场规律,三清现在拥有近乎垄断的地位,只要每年按例升级,就能赚得盆满钵满,完全没必要升级太快,自己砸自己的锅。

他本来是计划每年推出一个新的监测功能,这样五年下来,便携万能监护仪就能隆重上市了。

万万没想到,三清的出众,就如同黑暗中的萤火虫一般,如此夺目,竟然引来了航天中心的橄榄枝。

这,他不由沉吟起来。

方恒似乎也知道自己的想法太过于惊世骇俗,对卫康来说有些压力山大,赶紧说道。

“卫总,这只是一个长期的研发目标,算是一个五到十年的目标,咱们可以慢慢来,一个一个功能往上加嘛,总比一口气研发出所有的功能要现实。”

“再说,三清现在已经有了最重要的心电监测功能,其他功能应该……也没那么难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