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45章(第3/4页)

难怪此前考乡试时,那些木沧县的书生老是说——“我以前真没想到何兄居然还会……”

花如锦也不甘示弱,道:“我就跟地板比硬,怎么着吧。”

他抬头看了一下何似飞,发现这人目光有些无奈,心想何贤弟这回说不出来话了,没想到何似飞下一句就是:“花兄,我方才的意思是,地板不想跟你比。”

花如锦:“……”

他终于发现自己说不过这人,只能转移着话题,道:“这几日你应当都在好好读书,没了解过外面的消息。那位方才跟你道别的叶兄,名叫叶辰,今年二十六岁,比你大了整整十岁,是刑部尚书的亲侄子,嘘,是我本家一位在京城住了十来年的叔伯说的,应该是准确消息。我看他好像挺想与你交好,何兄、何贤弟、似飞啊,你说说你这张脸老是这么疏离冷淡,怎么人缘还这么好?”

何似飞道:“同一届的举人、贡士、进士,交好是人之常情。”

最早他考县试时老师就说过这句话,当时的何似飞记下了,但完全不理解。随着这么多场科考一场场考下来,渐渐就回味品咂出这句话的意思了。

花如锦道:“你明知道我不是这个意思,我就是想感慨不止我一个人慧眼识英才啊,不少人都可着劲儿想跟你认识一番呢。”

顿了一顿,他继续道:“但因为你现在跟琼笙书肆走得近,官员们也不敢太过于拉拢你。这书肆虽不是曹大学士名下的产业,但明眼人都知道,这是他罩着的地方。今年开春你在琼笙社的文会上出尽了风头,身上隐隐就算是打上了曹家的标签,谁还敢明目张胆的收你为门生?”

听花如锦这么说,何似飞颔首:“确实如此。”

而且,何似飞早早的就反向利用了一番其中门道。

——年后何似飞曾给当初府试时看好自己,让自己来京城后给他下拜帖的杨有许侍郎写过一封拜帖,但那时正好在琼笙社文会后几日,这拜帖自然成了跌入湖水中的小石子儿,无声沉底,连水花都没有。

何似飞要得也是这个效果。

他暂时得走文人的路子——自然不能跟兵部交好。

至于兵部尚书之子乔影……

认识乔影、喜欢上他、打算娶他是自己计划之外却非常想做的事情,但何似飞有信心,这最多只是让自己的仕途开篇多一些波折,但不会完全打乱自己的安排。

花如锦见何似飞首肯,道:“这话不是我说的,是上头有人分析的。”

他没说的是,有些贡士可能真的是书呆子吧,拎不清。他们见最近没有大人物来收何似飞做门生,就觉得……可能是何公子不行。所以他们死命的巴结叶辰兄。但很显然,叶辰兄眼睛还是亮的。

何似飞听到这里来了兴致,问:“上头有人分析?什么人,怎么分析?”

据他所知,京城中能议论时事给普通百姓们听的,也就是琼笙书肆每日发行的‘京城小报’。在这个皇权至上的时代,越是在天子脚下,就越是没人敢妄议皇帝乃至朝廷重臣的事情。

何似飞虽然不是朝廷重臣,但曹大学士是啊。

他也让石山谷日日去买京城小报回来翻看,可没见上面议论过有关曹大学士的事情。

花如锦道:“这个我也是偶然得知的,是那我家那位在京城定居了十多年的叔伯告诉我,让我每日酉时蹲守在某一地点附近,就会有穷苦人家的小孩售卖小报——那上面偶尔会提一提大人物,但是不多。反正有回就提到了你和曹大学士。据说笔者官职不低,不然也不会分析的这么头头是道,对吧?”

既然如此,分析的定然不止这么点,何似飞问:“还提了我什么?”

花如锦道:“剩下那些就都是没影的事,捕风捉影的,说什么有曹大学士在先,剩下敢抢人的只有其他几位大学士,或者是乔家了。不过乔家兵马出身,即便如今太后是乔家女,但女眷不得影射朝堂政事,故此,她对朝堂之事影响不大。加之乔家人脉都挤在兵部,他们拉拢一个暂时名不见经传的小子没有多少裨益,首先便将其排除在外……这么说来,剩下敢跟曹大学士打擂台的只剩下了唐大学士,可唐大学士那人咱们都知道,一心沉醉于算科、农桑,后来又对工部造物兴趣颇深,他的弟子门生都是那种偏能工巧匠类的书生,还有一些就是精钻算科的……”

说到这里,花如锦忽然卡了壳,他意识到了什么,也不用何似飞搀扶着了,整个人立得无比挺拔,震撼无比的道:“等等!那份小报上说,纵观会试考卷题目,很明显看出来三位大学士都出得不是自己擅长领域的,那么他们便不大可能再筛选学生出来——毕竟难找到对胃口的考生。曹大学士看好你,还是因为琼笙社的文会中你大出风头,加之你仪表端庄,符合曹大学士对‘君子’的要求。可其它大学士……其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