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00章 刘娥(第3/4页)

赵祯微微一惊,这才想起天幕方才说过的话。

那是一句将他父亲贬在尘埃里的话,一句彻头彻尾的否定,比骂上一句昏君更诛心的话!

——而他身为父亲的儿子,竟然无动于衷?

“祯儿知错。”

赵祯立刻意识到自己错得有多离谱,抬头与刘娥一起看天幕。

天幕的话让晏殊的茶彻底喝不下去。

——真宗被天幕彻底否定,那么身为臣子的他,又能得到天幕怎样的评价?

天幕的评价让寇准面上有些挂不住。

是他力排众议让真宗皇帝御驾亲征,也是他决策清明,所以才有射杀辽将的胜利,但后面的澶渊之盟却是背离他的初衷。

澶渊之盟刚被提出来的时候,他根本不同意真宗签这样的盟约,他给出的答复是让辽国称臣,再献出幽州地区,可那时有小人在真宗面前进献谗言,说他一力主战,是为了提高自己的地位,而不是为了大宋的长治久安,这样的话入了真宗耳朵,他日夜惶恐不安,只好被迫同意澶渊之盟。

而自幼生于天家的官家不知银钱来之不易,甚至对前去辽国说和的曹利用明言,百万以下可以直接答应。

官家不知人间疾苦,不代表他不知道,他私下找到曹利用,给出曹利用三十万的底线,若超过三十万,他便砍曹利用的头。

是以,澶渊之盟最终以20万两白银和20万匹布达成协议①。

【20两白银和20万匹布,这个钱签约的真宗不会出,士大夫们更不会出,那么钱从哪来?当然是只能从百姓身上搜刮。】

【咱就是说,大宋百姓招谁惹谁了?人在家中坐,一笔巨款从天而降,平摊到每个人身上?】

“……”

昏君!

无道昏君!

天幕说得对,真宗绝对是辽国的好大儿!

【当然,作为辽国好大儿的真宗不以为耻反以为荣,觉得自己能促成澶渊之盟是一件非常了不起的功业,为了纪念这份功业,他决定要封禅泰山!】

【是的,宝宝们没有看错,真宗要封禅泰山!】

【之前封禅泰山的皇帝是我那迷人的老祖宗始皇帝陛下,再要么是立不世之威的汉武帝,又或者说是再见汉朝的汉光武帝,有永徽之治的唐高宗,无论是文治武功,随便拉一个都能吊打N多皇帝,到了宋朝这一代,签了丧权辱国的澶渊之盟的真宗竟然想封禅泰山!】

【咱就是说,唐朝的建立者,有着贞观之治的太宗皇帝李世民他都没好意思封禅泰山,但是真宗好意思!谁见了不得说一句脸皮厚真的好处啊!】

【别的不说,真宗对得起他的庙号,他是真的想去封禅泰山。】

【甚至为了封禅泰山,还不惜花重金贿赂阻止他封禅的王旦,平时铁骨铮铮据理力争的王丞相在看到真宗送的贿赂后选择了沉默——真宗他给得太多了!②】

【就这样,真宗顺利达成封禅泰山的成就。】

天幕之上,真宗一脸自豪,缓缓登上最后一个台阶。

【而真宗封禅泰山之后,后世皇帝们再也不封禅泰山,其原因再简单不过,真宗这种小垃圾都能封禅泰山了,我要是也封禅泰山,那岂不是跟真宗一个档次?】

【不行不行,我没这么拉,我是英明之主,我怎么可能沦落到跟真宗一个档次!这是这辈子,下辈子,乃至下下辈子永远都不可能达成的事情!!!】

【是以,真宗成功拉低泰山B格,以一己之力让备受推崇的泰山的地位从此一落千丈,无人问津。】

天幕之下,百姓们为之沉默。

——他们到底做了什么孽,为什么会有这么晦气的官家!

刘娥神色淡淡。

赵祯羞得满面通红。

寇准恨不得找个地缝钻进去。

范仲淹拍案而起,“身为人臣却不能劝阻官家,乃人臣之过也!”

王旦脸色极为难看。

——说真宗便说真宗,好不好的扯他做什么?

官家如此昏聩,身为人臣的他能有什么办法?

哪怕他一头碰死在大殿上,也阻止不了官家封禅泰山的举动,既然这样,他又何必再劝?

【当然,真宗做得昏聩事绝对不止这些,晚年的天书更是将国库挥之一空,单后来的东封泰山,就花了八百余万贯,而西祀汾阴,再添增二十万贯,这还不算其他的建筑道观的费用。】

【具不完全统计,真宗这几年的折腾耗尽了宋朝几代皇帝的积累,一句“内之蓄藏,稍已空尽”,就足以看到真宗给九州百姓带来了什么。】

【哦,不好意思,up主嘴瓢了,宋朝哪有九州啊?中原之地的咽喉,燕云十六州都在辽国手里呢,宋朝就一割据政权,不配称为天下九州。】

天下之下,百姓们再次陷入沉默。

一个欺负孤儿寡母上位的开国君主,一个驴车漂移的皇帝,一个打了胜仗还要给对方送钱,不以为耻反以为荣甚至为了这件事要封禅泰山,甚至晚期还大搞天书,把国库挥之一空的皇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