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25章 大唐公务考报名中(第3/3页)

这位已经准备求助于玄学力量!

有学子甚至开始列考试必备书目了:“甭管是国考还是省考。总之贡举进士科、明经科都考的《九经》必是要记诵的!”

旁边学子边记录边道:“我想考户部,旁的不说,井田政令得倒背如流吧。再有,还得把算学的《九章算经》、《海岛算经》这些通做一遍。定要考算学的。”

“有理!还有大唐州县图,也要先熟记起来才是——不管是考吏部、户部、兵部一定都考的到!”

……

姜沃心情灿烂的,就恍如是在阳光沙滩上,抱着椰子吹海风——

就是因为有这些先卷起来的学霸,才能先卷带动后卷啊。

领朝廷俸禄做官,就不能像给朝廷纳税的百姓一样,只求自己安居乐业。

卷点好。

没见人家前太尉,都没有官职了,还在无情被卷吗?

崔朝见她欢喜,也就笑了。

“以后,我继续给你听着国子监的消息。”

姜沃笑眯眯点头:“好。”

**

光阴如流水。

转眼从夏入秋。

八月下旬,桂子飘香之时。

洛阳宫尚书省都堂。

十数张桌椅早早排开,吏部的书令史严阵以待。

兵部也一早已安排了一队五十名兵士来维持秩序——

用姜沃的话来说,今天,是大唐第一届公务员考试正式报名日。

泱泱候选官排着队,递上按照标准写的报考名刺。并没有人格外去组织,但排队的时候,还是泾渭分明:国子监的荫封子弟在一处,而各署衙熬了多年资历的胥吏又是一队。

之后相熟的便三三两两往外走,讨论着备考事宜。

姜沃就站在廊下,偶尔能听到一两声清晰的讨论——

“那本算学合集你们买了没有啊?”

“于太师注释过的《九经》能不能借我抄一份?”

……

姜沃含笑听着:其实来到大唐这些年,最大的感触就是古人可不刻板,接受能力很强。

比如现在,学子们已经开始收集和交换备考书籍了。

姜沃想,可能用不了几年,就会出现“xx红皮书”、“资考必备四套卷”、“历年吏部常卷真题汇总”等资料书。

不是她天马行空,据她所知,宋代科举盛行,因多考时政策论,就会有读书人专门汇总时事热点以及历年榜上有名的答卷,做成专门的册子售卖。

毕竟向来是需求造就市场嘛。

这一日,姜沃站在尚书省都堂外,直到夕阳西下,最后一个候考官递上名刺后离去。

*

显庆二年。

首次吏部资考。

经尚书省与吏部共同筹记:今岁资考人数,共五千三百零二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