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章 穿越(第3/4页)

但是在有心人眼中,李煦这门亲结的可是太精明了,无他,白家可不是一般的人家。

白老爷年轻的时候可是文采风流的学子,年仅十七岁便中了秀才,这般的青年才俊,却因为有心人嫉妒,故意设局陷害,导致白老爷双手被毁,再也难以写出那一笔清俊潇洒的好字。

不过白老爷本人并没有困顿于自身无法科举,努力找寻其他谋生之路,却不想曾经万分推崇他的宗族,在他前途不再之后选择了落井下石,白老爷是由寡母养大的,在和宗族的冲突中,母亲被气死了。

白老爷作为一个手无缚鸡之力的读书人,如今不能再考科举,唯一的亲人又去世了,不少人对他议论纷纷,于是他便离开了江南。

也不知道他在外面那些年都做了什么,反正等到他再回到苏州的时候,就已经是赫赫有名的大商人了,又趁着朝廷发放盐引的东风,一举成为了盐商中的领头羊。

到了这里,白家还仅是富,同样富裕的人家江南可不少,能被李家看中结亲,白家自然是不仅于此。

白老爷年仅五十仅有一女,家中的小妾也是不少,可是就只有这一个女儿,外人都猜测是他在外打拼那些年伤了身子,才只有一个女儿。

他倒也坦荡,利索的承认了,而且还坦言,这辈子就这一个女儿了,惟愿她过的好,自此善举无数。

还感念自己年少读书时光,创立的免费的书院给学子,而且只要是有些才学的读书人,只有通过了书院的考试都可以领一笔银子来供自己科举。

江南的特产是什么,有人说是那香气扑鼻的白茶,有人说是鼓楼街的甜勃勃,但是最有名的特产就是状元啊!

白老爷一举在读书人中获得美誉,获得帮助的读书人足足有几千之数,其中有数百位考中举人,这其中又有十几人名列二甲。

这一年一年下来,白家在江南地区的财富声望都是与日俱增。且白老爷只有一个独女白瑛,这可不就是合家的财产都便宜了李煦这个女婿了嘛。

说的难听些,李煦若不是旗人出身,父亲又是两朝臣子,他娶了白瑛都要被诟病是想吃绝户。

如今李煦坐在苏州织造的位子上,手里还抓着盐政和关税,三年经营下来,也算是站稳了脚跟。

白老爷对这个女婿的帮助已经有限了,便想着不再做盐商,做盐商太扎眼了,反正以他多年经营的声望以及手里的东西,李煦这个女婿也不敢过河拆桥。

光脚的不怕穿鞋的,他这个仅有一女后继无人又有钱有望的老头,一般人谁敢惹啊。

李煦将怀里的小女儿放在榻上,瞧着她趴在软缎上努力仰头,小脑袋抬的高高的,像一只摇晃的小船,可可爱爱,他嘴角泛出笑意。

这才抬头回了话“岳父这时候退下也好,毕竟年纪大了,如今安养着不再操劳也是好事一桩。”

白瑛:“老爷说的是,我爹也说明年要将家里重新修缮,在小芙蕖山修一处园子住在哪养身体,已经请好了大师画图,风水好了,人身体自然就能养好许多。”

李煦点点头,“岳父若要修园子,在小芙蕖山那里的话……”。

他想了一下,“我在小芙蕖山那里还有片地,叫人去看看跟岳父定下的地方连着吗,若是恰好连着,便一并拿了地契过去,权当是咱们孝顺岳父。若是不连着,便将中间连着的地跟我那块地换一换,也好叫岳父的园子修的更大些。”

白瑛惊讶了一瞬,没想到李煦竟然这么大方,随即便心里熨帖许多,明白这是李煦给她娘家做面子,叫人知道白家当家人虽然退下去了,但是他可还有个苏州织造的女婿在呢,免得不长眼的冒犯了白老爷。

“好,明个儿我便叫人去瞧瞧那里的地。”

这对夫妻相处的很是不错,虽然年纪有差距,出身有差距,可这出身境遇截然不同,纯粹是利益结合的夫妻竟然还真的相处不错,感情称不上深厚,但也绝不是相敬如冰,反倒有几分琴瑟和谐的味道。

倒不是什么佳偶天成,只不过是两人都是聪明人。

白瑛自小就跟着自家老爹做生意,既能雷厉风行打理李家的家业,又能放下身段,柔软的同李煦相处。

而李煦就更是脑子聪明的人,他爹李士桢可是早就与他说的清楚明白,这娶了白家女,可别端起碗吃饭,放下碗骂娘。

吃了人家的好处,还得了一个小十几岁的媳妇,他要是端着自己个的身份觉得人家高攀了他,那可就是妥妥的小人行径。

李煦也不是十几岁的少年郎,早就是老油条了,自然明白这利害关系,他心甘情愿冲着好处娶人家,没道理娶回来了又矫情兮兮的嫌弃人家出身,且老夫少妻的组合,他怎么也得让着些才是正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