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章 东坡挚爱(第3/6页)

【夜来幽梦忽还乡,小轩窗,正梳妆。相顾无言,惟有泪千行。料得年年肠断处,明月夜,短松冈。】

“那么多的生活细节,那么多的过往曾经,还有这泪千行,不是一生挚爱,哪里来的年年断肠?

“东坡居士的三个女人里面选一个做挚爱的话,我选王弗,再不济也是王朝云。”

“不是有人说《饮湖上初晴后雨》写的就是苏东坡和王朝云的相遇吗?”

【水光潋滟晴方好,山色空蒙雨亦奇。欲把西湖比西子,淡妆浓抹总相宜。】

“多美的意境?”

“十年生死两茫茫的王弗,淡妆浓抹总相宜的王朝云,哪个不比王闰之千古留名?”

宗极解释完了,还不忘加一句拉踩:“王闰之只留下一个千古骂名吧?是她把东坡居士留在家里的诗稿烧了个百分之七八十,对吧?这就是完全不懂苏轼文字的价值啊!你说这样的人,是东坡居士的一生挚爱,你爸爸我第一个不服。”

……

天台。

月光。

诗在远方,词在耳畔。

梦心之安安静静的,没有打断爸爸的分析。

爸爸的疑惑也一样是梦心之的。

在梦到和王闰之喝闺蜜下午茶之前,她对东坡居士生命里的三个女性的看法,和爸爸是一模一样的。

梦心之的毕业实习课题,是给博物馆策划一场关于苏轼的展览。

东坡居士的展览,已经做的太多太多。

她需要找一个全新的切入点。

为了设计好这个展览,她首先需要先了解苏轼的一生。

在寻找资料的整个过程里面,她都没有特别关注过王闰之。

也没准备让王闰之在苏轼的一生里面,占有特别大的比重。

实事求是地说,王闰之在她能找到的资料里面,确实是没有太大的存在感。

在东坡故里,有很多关于苏轼和他的父亲苏洵弟弟苏辙的遗迹。

最出名的当属三苏祠博物馆。

关于王弗的遗迹也随处可见,还有很大的一个墓地。

时至今日,关于王闰之的遗迹,在东坡故里,几乎可以说是无迹可寻。

不仅没有留下什么遗迹,在苏轼的传世佳作里面,也只占有很小的比重。

甚至没有任何一首,是“耳熟能详”的。

完全比不了写王弗和王朝云的。

可梦心之偏偏就梦到了王闰之。

在梦里,她请王闰之喝了一个非常时尚的闺蜜下午茶,在一栋非常现代的建筑里面。

也不知道是不是名字里面都带一个之,梦醒之后,梦心之发现自己被梦里的“闺蜜”给说服了。

梦境里的王闰之,穿着宋代的衣服,说着现代的语言。

那感觉,有点像是和穿着汉服的小姐姐一起逛街。

在梦里,闰之姐姐计较的东西很少。

她不介意后人怎么评价她,唯有苏轼一生挚爱的名号割舍不下。

梦心之问了王闰之一个问题。

恰好就是刚刚宗极拿来问她的那一个。

不算太礼貌,却足够直接。

梦心之:“闰之姐姐,十年生死两茫茫的王弗,淡妆浓抹总相宜的王朝云,哪个不比你千古留名?”

王闰之:“十年生死两茫茫……惟有泪千行。堂姐死后十年才得一个梦,梦里才有泪千行,这算得了什么?我给东坡写封信,他的泪就不止千行了。”

说到这儿,王闰之给梦心之念了一首苏东坡写给她的词——《蝶恋花•送春》:

【雨后春容清更丽。只有离人,幽恨终难洗。北固山前三面水。碧琼梳拥青螺髻。】

【一纸乡书来万里。问我何年,真个成归计。白首送春拚一醉。东风吹破千行泪。】

这首《蝶恋花》梦心之在收集苏轼资料的时候看到过。

在她原有的概念里面,这首词,与其说是写给王闰之的,不如说是在写苏轼自己的思乡之情。

因为梦境里面是闺蜜的关系,梦心之没什么顾忌,直接打趣:“这首词都没有提到闰之姐姐的名字,哪里看得出来是写给姐姐的?”

“妹妹这么说就没意思了。”王闰之反驳道,“那首所谓的千古悼词也没有提到堂姐的名字吧?”

“所以,《江城子•乙卯正月二十日夜记梦》写的不是王弗?”梦心之根本不相信。

“我不是这个意思。东坡和堂姐,肯定是有过相敬如宾、相濡以沫的年岁。”王闰之给出了自己的解答:“但他写下那首《江城子》,与其说是怀念堂姐,不如说是怀念年少时意气风发的自己。”

“与其说……不如说是。”梦心之哈哈大笑,“我怀疑闰之姐姐在盗用我的句式。”

“我在你的梦境里用什么句式,还不都是你说了算?”王闰之斜睨了梦心之一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