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七三章 抽水神明(第2/4页)

孙大人的确是慷慨的赐下了《天蝶变》,四位天骄都可以修行,但是他们手下的人却未必有这个天分,需要一些简单的法门。

是的,四人手下如今都已经聚拢一批追随者,在孙大人的统辖之下,已经形成了各自的小势力。

是的,就连孟河北这种不会做人的家伙,也有追随者。他身上“寒门”的标签,天生就会吸引一批相同出身的人才。

他们还需要慎重挑选此次各随自己行动的人选,然后传讯回去,等他们赶来席兰国。

孙大人将四人打发出去之后,自己反而陷入了沉思,他思考的事情有两个方面:第一,这次让四人各自行动乃是一次尝试,也是一个开始。未来在红夷蛮种大陆,孙大人将会推行“领主制”,用大吴的说法……小的叫“军头”,大了叫“节度使”。

自己会让手下有能力的强修组建自己的队伍,然后开放各种资源,他们可以购买、可以租借、也可以让自己入股,然后领主们带领自己的队伍,开拓红夷蛮种大陆。打下的地盘、抢到的宝物,除了按照规定上缴的那一份之外,剩余都归他们自己所有。他们的收获和自己的表现密切相关,所谓“自负盈亏”。

之所以采用这种政策,也是孙大人综合了多方因素考虑的选择。

首先是孙大人自己手下已经人才济济,这些天骄全都留在大吴朝,虽然可能会形成“养蛊”的效果,诞生出更强者,但也会对大吴朝自身造成破坏。而且孙大人培养他们,本就是为了开疆拓土,而不是留在大吴朝内斗。

其次是因为孙大人仍旧坚持先东土、后外域的政策,西北方向上的九巫妖廷,在孙大人眼中才是最大的祸患。他未来很长一段时间的主要精力,仍旧要放在瓦解、分裂和覆灭九巫妖廷上。如果将精力都投入到了红夷蛮种大陆,九巫妖廷从背后偷家了怎么办?

这一次是因为黑晶牌子的出现,意外出现了一个契机,否则孙大人对于席兰国的登陆作战,还要延后一段时间。

最后一个理由,其实是为了化解从入股参战开始就留下的一个隐患。孙大人带着大吴朝的权贵们发财,这些家族的实力不断膨胀,尤其是捕奴队建立起来之后,他们手中可都掌握着数量不等的百战强兵!

这些权贵实力膨胀之后野心也必然跟着膨胀,需要给他们一个“发泄”的渠道,领主制就是给他们一个机会,你们不是觉得自己能行了吗,不是觉得自己的实力无处发泄吗?往外看——红夷蛮种大陆遍地宝藏啊,去吧,带领你自己的队伍,征服一切你所看到的土地!

你只要别在大吴朝内造孽就行,你要是在咱们自己家里闹腾,可别怪本大人和柳大人联手拍死你们。

而且孙大人还有另外一份“侥幸”的心理,随着源复苏,必然是龙蛇并起,孙大人也期待这些“领主”中能够涌现出众多的“人杰”,说不定不需要自己过多插手,他们就能把席兰国甚至整个红夷蛮种大陆拿下了。

如果是那样的话,孙大人道是并不介意,给对方一个和自己平起平坐的机会,只要大家能够联手集中力量剿灭妖族。

而孙大人慎重思考的第二个问题,就是刚刚他抛给四位手下的考题,怎样才能在席兰国中找到一个最适合“另立神教”的地方。

四人各有思考,但孙大人很清楚他们的回答都不是正确答案,但也不能说错了,说不定某个人运气好,一开始的解题思路不正确,但是做着做着就踏上了对的那一条路。

“另立神教”的本质是推翻席兰国现在的统治阶层,那么关键就在于寻找另外一个强大的阶层取代现有的统治阶层,新的阶层需要有足够强大的力量,并且也有这样的诉求。

万钱来四人的选择,都不是寻找具体的阶层。

但孙大人并不觉得自己就比他们四个高明,这一点孙大人心里很有数儿。他知道这一点,当然是来自于前世的记忆。

类似的讨论上一世的网络上那是大水漫灌,结合席兰国现在的情况,标准答案几乎就写在了答卷上。

孙大人要做的,就是从这个阶层中,找到合适的人选。哪怕是一群饿狼,也需要一头狼王带领。

所以四位手下这边还没有准备好呢,孙大人已经施展了《天蝶变》,化成了红夷蛮种的模样,孤身一人一路南下,抵达了三百四十里之外的【托雷多撒城】。

蝠道人带人稳守占领区,六山以下他自己就能应对,若是有七山之力袭来,他就会立刻联系大人。

骑士领隶属席兰国“鸢尾花行省”,在席兰国海岸线上偏东北,气候相对寒冷,各方面条件并不优良。而托雷多撒城是鸢尾花行省第二大城,有一条大河从托雷多撒城边流过注入大海,地理位置优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