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五十二章 朝鲜王国的心思(第2/3页)

“按察使,宗氏乃日本对马藩镇,非为倭寇。”金钰硬着头皮说道:“数百年来,一向与我朝鲜交好通商,谨守本分。昔年,壬辰倭乱时,宗氏曾数度劝说和阻止倭酋丰臣秀吉攻袭我朝。之后数十年间,为修复朝日关系,更是不断于两国间奔走传信,可谓友好和平使者。如今,宗氏有意于我釜山建馆,互通贸易,连接两国,此乃幸事。”

“倭人狼子野心,县监当需慎重。”骆世杰将那份倭馆修建申请文书掷还于对方,“再者说了,日本地贫民饥,物产不丰,哪有什么货物可以卖与你们朝鲜?倭人于釜山建馆,恐有他图,我等需警之,且将其斥退吧!”

“按察使……”金钰犹有不甘,强自辩解道:“对马宗氏非有他图,确为贸易往来而至我釜山。况且,我朝行将派出访日通信使,尚需宗氏陪同护持,若是贸然拒之,恐为不妥!”

“嗯?”骆世杰抬头看向金钰,“你朝派遣通信使访日,所为何事?”

“我主闻知日本征夷大将军御台所(幕府将军正室的称呼)过世,故而遣使告慰。”

“据本官所知,数十年间,你们朝鲜只有在日本征夷大将军继位之时,方才派出通信使,予以庆贺。怎么,如今只是幕府御台所逝亡,你们朝廷也要派出使团前往拜祭和告慰?”

“自六十多年前(1609年),我朝与日本签订《己酉约条》后,两国已成和平邦交,关系亦日益和睦。彼此国内但有喜庆暮丧之事,自当互遣使者前往,此亦有前例。”金钰冷冷地说道。

我朝鲜虽然是大明藩属,但也是独立一国,作为宗主国的大明朝廷尚未对我朝鲜内政和对外交往有太多置啄,你们永王云州镇是否也管得太过了?

其实,朝鲜国王李棩不仅派出使团出访日本,试图寻求第三方势力来制衡齐国和云州镇,他还秘密委任了一名朝天使,带领一支庞大的使团,携带大量贡品,由陆路辗转去往南京,觐见大明内阁首辅、秦王孙可望,准备以藩属的名义,顺孙可望之意,支持他代明自立,以期获得新王朝的保护,帮助朝鲜王国排除“某些外来势力”的控制。

相较于先帝孝宗(李淏)时期的理想主义,现任国王李棩就比较务实得多,刚继位的时候,不仅放弃了被父亲孝宗定为国是的“北伐论”,而且在明清战争中,一度骑墙而立,态度暧昧,试图两头下注。

但遗憾的是,齐国和大明根本不给他骑墙的机会,连续几次联合出兵,跨海攻打朝鲜,并最终迫使其作出了背弃清廷,复归大明藩属的决定。不过,为了以防遭到清廷的清算和报复,对于齐明提出的派兵攻打清虏辽东后方的要求,李棩则是百般推脱,从不敢举兵北向。

三次胡乱,几万如狼似虎的清虏甲兵均轻松地打穿了朝鲜三千里河山,并攻至京城汉阳,逼得朝鲜君臣或避往江华岛,或逃至南汉山城,几无还手之力。在这种情势下,朝鲜早已被清廷打出了阴影,吓破了胆,如何再敢北向,进击辽东,去撩清廷之虎须。

另外,再面对齐国的军事威胁和经济势力侵入时,朝鲜王国上下,也是又怕又恨,不敢生出丝毫反抗之心。甲午年(1654年),清虏主帅岳乐领三万余八旗甲兵,以摧枯拉朽之势,攻入朝鲜,进占王京,逼得朝鲜君臣躲至南汉山城,惶惶不可终日。

可齐国却仅凭万余联军锁鸭绿江之钥,阻清虏大军于南岸,大战数日,几乎全歼了三万八旗甲兵。此战,不仅震动天下,打破了女真满万不可敌的神话,也树立了齐国善战之威名,更让朝鲜上下为之骇然。

因而,当“壬寅犯边”之时,在前期作战中,朝鲜面对云州镇军队的攻击,虽然也是一败再败,但起码还敢与之战场相搏。可当听闻齐国数千军队于全罗道沿海登陆后,立马再无一战的勇气,迅速派出和谈使者进行议和,对齐国提出的各项条件,也尽数应允。

不过,在朝鲜君臣眼中,齐国虽然是来自南方荒僻大陆的国家,但其好歹也是脱胎于华夏文明,纯粹的汉人政权,即使被它击败,倒也不像几次“胡乱”那般屈辱和不甘——当然,济州岛的事除外。

可是,随着齐国的经济势力入侵和云州镇的“盘剥”,朝鲜的小农经济和脆弱的手工业遭到重创,大量的白银不断地开始外流,经济民生也渐渐凋敝。

庚子年(1670年)、辛丑年(1671年)连续两年,朝鲜国内爆发罕见的大饥荒,造成一百余万人非正常死亡,史称“庚辛大饥馑”。而在此期间,齐国和云州镇仍将朝鲜不多的粮食大量运出,投入至大明境内,支持正在进行的伐清之战。无数仁人志士,纷纷指责朝廷无能,任由“南藩”掠取国中赖以救命的粮食,令无数百姓饥馑而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