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九七章 大兴的文教(第3/3页)

至于吃的饭菜,那也是别有一番“风味”。绝大多数蔬菜都是生吃,包括口味刺激的洋葱。而一些荤菜,虽然有各种肉类,不过为了储藏,多半都是腌制或风干的烂肉。而变味的肉一般都需要佐以香料来覆盖异臭,因此香料价格昂贵,甚至超过黄金。

另外,这个时期的欧洲人还根本不懂得家畜阉割技巧,蓄养的家畜都带有一股骚味,加之买不起贵重的调味佐料,肉类的味道,必定难以恭维。

吃着难吃的饭菜也就罢了,吃完以后,还用带油的手这里蹭蹭、那里摸摸,此情此景,确实让人难以想象和……忍受。

霍尔特,原名艾维·霍尔特,德意志人,十二年前受荷兰路德维德家族的雇佣,前来汉洲帮着训练和培养齐国捕鲸水手。虽然欧洲三十年战争已经结束,但他在服役期满后,没有回欧洲,而是留在了汉洲,凭借着数年积攒下来的财富,和一名退役的海军军官合作,在大兴城开设了一家鲸鱼制品加工厂,过着富足而又平静的生活。

马文·达根是原荷兰东印度公司旗下水手,服役期结束后,转投齐国海军,在军中服役六年后,选择退役,但没有再从事海上职业,反而凭借二十年前于德意志不莱梅一家啤酒厂当学徒五年的经历,在大兴开办了一家啤酒厂。

但是,汉洲本土的广大民众却对这种口味酸苦的啤酒不是很感兴趣,销售量始终上不去,只能依靠部分海军的订单和过往的商船零星采购,勉强维持着,几年下来,啤酒厂的规模一直都无法扩大。这让雄心勃勃的马文·达根为此有些沮丧。

今日,他们受大兴府工商协会邀请,参加东南大学堂的成立仪式,作为本地的工商代表之一,自然要多少捐赠一些钱物。不过,在这种汇聚全府数十工商企业和商社的聚会当中,也间接地给他们前来参会的企业和工坊提供了互相交流和业务往来的机会。

在白天的一系列活动中,二人还是获得了不少订单,几个大型矿场主事对马文·达根生产的啤酒流露出浓厚的兴趣,矿场苦力劳动繁重,除了供给粗粝的食物外,多少也会对其中的“先进分子”奖励酒水。高粱酒和蜜酒(甘蔗酒)稍稍有些贵了,而且喝多了会醉酒误事,而这种啤酒倒是比较合适。可以采购一些,给矿场的苦力犒赏一番。

在得知霍尔特与许多捕鲸船的船东相熟后,马文·达根便想从这个德意志老乡的手上,看能否再获得一些捕鲸船水手的青睐,如此,又可以获得一大笔啤酒的销售订单。

“马文,三年前,我已经委托东印度公司的人,帮我联系还在德意志的两个弟弟,希望能把他们也接到汉洲。”霍尔特端着玻璃酒杯,轻轻地晃动杯中的葡萄酒,“德意志地区有太多的邦国,虽然现在实现了和平,进入了恢复期。但我听一位汉洲学者说过,以欧洲目前的局势而言,未来数十年里,很可能还会爆发大规模的战争。”

“而汉洲四面皆海洋,加上我们齐国不弱的海上战力,足以维持百年的和平。所以,我认为,留居汉洲,是一个非常明智的选择。你说呢,马文?”

“或许,如你所言吧。”

马文·达根端起酒杯,轻轻地与霍尔特碰了一下,然后一饮而尽。然后有些异样地看着霍尔特,他刚才非常自然地说“我们的齐国”,俨然已经将自己当成了齐国的子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