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四零章 印度的“四方来客”(第3/3页)

鉴于大王十余年来所有战略性判断的准确性和前瞻性,政府和军方尽管心中仍旧持有许多疑义,但还是忠实的执行大王的做出的指示和安排。

护航舰队除了安全地将这两艘商船护送至孟买,他们还背负有另一项任务,那就是在印度东西海岸执行战斗巡航,绘制详细海图,搜集该地区的沿海地理、水文、港口等各方面情报信息,为将来水师印度分舰队的入驻做前期准备。

目前而言,在广阔的印度次大陆,葡萄牙虽然遭到了荷兰与英格兰的挑战,但他们凭借着先发优势,百年的经营底蕴,葡萄牙人在印度东西海岸仍能勉力维持着东西海岸微弱的控制力。

15世纪末起,葡萄牙人在巴森、第乌、达曼、萨尔塞特岛、乔耳、孟买、圣托姆、吉大港和胡格里,建起了多处居留地和商馆。

以至于在整个16世纪,葡萄牙人几乎控制了印度洋。他们实行海盗式贸易,打劫其他国家的商船,蹂躏各个岛屿,掠取输往欧洲的货物。他们焚烧村庄,捣毁印度教寺庙,用武力强迫当地居民改信基督教等,疯狂屠杀和残害印度当地土民。

荷兰人则追寻着葡萄牙人的脚步,但他们最初选择的是东印度群岛,疯狂争夺香料贸易产地,进而开始垄断整个东方香料贸易。后来,荷兰人发现,用现钱购买胡椒和香料不方便,于是便注意到古吉拉特和科罗曼德尔海岸的棉织品在东印度群岛很有销路。他们决定从阿拉伯和印度商人手里,把这种贸易夺过来,然后用进口的棉织品去交换胡椒和香料。

这样,商业上的利益就把荷兰人吸引到了印度。在印度,他们在古吉拉特、科罗曼德尔海岸、盂加拉、比哈尔和奥里萨设立商馆,深入恒河流域下游的腹地。

在苏拉特,荷兰人得到在中印度和朱木拿河流域制造的大量靛青的供应。他们从孟加拉、比哈尔、古吉拉特和科罗曼德尔海岸输出生丝、纺织品、硝石、大米,逐渐形成了他们规划设计的亚洲贸易圈。随后,荷兰人便准备继续复制他们在东印度群岛的垄断手段,开始不断挤压和清除葡萄牙人的势力。

英国王室和大商人早就怀着羡慕和嫉妒的心情注视着葡萄牙和西班牙的海外扩张;荷兰人在东方新近取得的成功更是刺激了英国商人,荷兰人在欧洲提高香料价格也惹恼他们,促使他们下决心以有组织的力量直接来东方竞争。

1612年,英国东印度公司第十次远航至印度,最终,他们通过两艘武力强大的战船在苏拉特附近海而打败葡萄牙人,由此得到莫卧儿帝国皇帝贾汉吉尔允准,于1613年在苏拉特设立商馆。这个时期,东印度公司主要是通过印度商人和高利贷者,用金银收购印度的香料、棉布、硝石、靛蓝等商品,运到欧洲市场,高价出售,获取暴利。

而齐国印度商社作为来印度最晚的“选手”,其发展势头却是最快的。在不到八年时间,不仅在东西海岸陆续设立十余个商站,而且还从葡萄牙人手里获得了一块永固的据点,加之地理上的优势,俨然成为上述三方殖民势力最具挑战性的对手。

如今,齐国人竟然运了两船珍贵的奢侈品,与伟大的莫卧儿皇帝进行贸易。这无疑引起了很多人的嫉妒。

印度虽然很大,但是却容不下更多的外来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