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975章 反响——热烈(第2/3页)

可听到小说这部分情节的权贵们,脸色却有些不太好看了。

尼玛的,贾蓉你个疯子,写这样的内容干什么,刺激当今的敏感神经么?

要是当今听了小说这段情节,会不会产生什么共情,然后对他们各种防备甚至警惕,日子还要不要过了?

当然,他们内心深处,倒是真的起过这样的心思。

皇帝垂拱而治不好么,有他们这些贤臣在朝,还能不将大乾江山治理得井井有条越发兴旺?

还是南明时期的同行日子过得滋润啊,竟然能将皇帝憋在皇宫里出不来,甚至皇命都无法远离皇宫,这才是臣子们该过的好日子啊。

当然,这样的话和心思,是绝对不能显露出来的,不然当今就是拼着名声不要了,也会下狠手清理朝堂,让他们和家族全部完蛋的。

事实上,当今也在同步听小说,到了这一段的时候,招来扮演说书先生的太监,吓得脸色煞白身子发抖,哆哆嗦嗦都说不出一句完整话。

只要看看当今此时难看的脸色,以及眼神里的冰冷,就知晓此时是多么的危险了。

大明宫御书房的气氛,瞬间降至冰点以下。

就是站在一旁当透明人的戴权,都不由得捏了一把冷汗,心中暗骂贾蓉混蛋,这样的情节是能随便写的么,提前也不知道通知一声。

要是一不小心,被当今的怒火波及,那可就冤枉了。

只能说,贾蓉这厮的马甲,所写小说内容实在太过吓人。

就是见多识广的戴权,以前虽然读过前明相关历史,却也没有仔细琢磨过南明皇帝的尴尬处境。

被贾蓉在小说里描述出来后,真真吓煞人也。

贾蓉这厮也真是敢写,这样的情节就不怕刺激到当今?

同时,戴权也不得不道一句,这部小说的内容也叫他开了眼,有些情况万万也猜不到。

前明成祖时期,皇家不带各方势力出海发财,这些家伙竟然记恨了上百年?

这是不是,‘十世之仇犹可报也’的另一种解读?

尼玛啊,相比这些世家和地方豪强的小心眼,他们这些历史上名声不好的宦官群体,算个屁啊。

真有本事,就在前明成祖时期闹腾啊,不过也就是一帮子欺软怕硬的货色罢了。

不说戴权的内心活动,当今的心情久久难以恢复平静。

他从小说的这段情节里,看出了许多东西。

最关键的,就是绝对不能让世家和地方豪强,以及内阁做大,不然真的可能发生小说里的状况。

只要一想到皇命不出皇宫,就连生命安全都得不到保障,当今的心情就爽快不起来。

尽管只是小说情节,可事实上南明朝廷的几任皇帝,仔细研究的话都差不多是这么个状况。

究其根本,就是大明战神将前明的军力挥霍干净,导致文武彻底失衡,皇帝手里没有制衡文官集团的力量,可不得只能当个傀儡吉祥物?

所以,做皇帝的手里一定要掌握军队,就算只是部分军权也成啊。

一切可能影响军队战斗力的事情,都要坚决杜绝,就算为此展开大清洗也不为过。

总比武将集团被彻底压制,皇帝的权威受到动摇要好吧?

另外,就是东南沿海大族,是不是真的那么骄横?

心中其实已经有了答案,可当今不可能因为一本小说的缘故,就刻意针对这个实力强横的群体。

只能说,东南沿海大族之前太过低调,被扬州盐商那帮家伙掩盖了风光,谁知道他们才是整个大乾最有钱的主。

想想小说里的情节,外海蛮夷将一船船白银黄金奉上,那是多么庞大的财富啊?

心中各种思绪翻腾,夹杂突然涌起的恶念,很想不管不顾的狠狠搜刮一通,最后还是被理智压制。

没办法,他觉得自己这个皇帝当得憋屈,尤其是受到财政问题困扰已久。

为了能够更多的捞银子,他可是什么招都想出来了,甚至不惜冒着风险支持晒盐之法施行。

还有,被士林舆论骂到现在的煤矿开采一事,为了那么点银子他容易么?

谁知道,大乾境内有一股势力,不声不响赚取了海量银子,心中怎么可能没有抢掠的心思?

堂堂皇帝,掌控的国库竟然还没有某些东南沿海大族的族产多,岂不是天大笑话?

不知为何,他突然想到了之前的税监一事,心情就更不痛快了,甚至升起杀人灭族的念头。

显然,当今对于南方的富裕程度,还是有很大的估计不足。

只要一想到,南方那帮豪商巨贾,以及家族产业一年少缴了多少税银,就有一种心痛到无法呼吸的赶脚。

合着,不是国库没有足够的税银收入,而是太多税银根本就收不上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