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957章 岁月静好(第2/3页)

若非经历了一些事情,还有贾蓉的提点及时醒悟,怕是眼下和赦大老爷的关系,还疏远冷淡得紧。

偏偏,西府上下还觉得,这样的父子相处模式很正常。

好像,其余勋贵家族的父子相处模式,也是这个样子。

只能说,儒家思想此时的影响力,实在过于深入人心。

尼玛,一个个勋贵家族,似乎就在奉行儒家思想,将君君臣臣父父子子那套,在自家进行实践验证一般。

贾蓉反应过来时都感觉好笑,显然勋贵大佬们这是缺什么,就拼命的想要得到什么的最好体现。

反倒是那些所谓的书香门第,士族豪门之家,父子关系一点都不僵硬,甚至可以说得上相当融洽了。

至于外头的风风雨雨,马甲所写小说引发的风波,根本就没有放在心上。

只是叫他没想到的是,《大运河》小说才刚刚结束不久,漕帮那边就出了大变故。

漕帮帮主突然遭遇刺杀重伤垂死,整个漕帮高层顿时乱了套,争权夺利闹得不可开交。

刚刚听到消息的时候他还有些诧异,觉得这很可能是当今做的,不然事情哪这么巧?

结果和戴权见面并聊过后,这才知晓事情和当今没啥关系,完全就是漕帮帮主倒霉所致。

这厮的经历,完全可以用色字头上一把刀来形容。

堂堂漕帮帮主,竟然附庸风雅追一位青楼名妓,身边带着的护卫数量稀少,结果被仇人逮着机会重创一波。

至于内里还有没有其他关节,贾蓉懒得理会。

可他知晓一点,漕帮这次想要顺利过关,一点都不容易。

通过戴权透露的口风,他知晓当今可是想要有所动作,很欣赏马甲‘排山倒海’在小说里提出的建议。

只要机会合适,漕帮变成松散的帮派联盟,已经不可避免。

贾蓉感觉,运气还真是不错。

漕帮出了这档子事,估计没什么心情理会自己了,起码在内部问题没有彻底理顺之前就是如此,他倒是可以稍稍放松一点点警惕。

不仅贾蓉如此看法,一直紧张关注事态发展的薛宝钗,此时也暗暗松了口气。

宁府贾蓉是金陵四大家族首脑,闹腾出了事端之后,可以稳坐钓鱼台,并不怎么担心可能的反噬。

但薛家不行,没有这样的底气和实力,还得冲锋在前表现一番,损失的金钱利益可是不少。

尽管薛二叔觉得这样做十分值得,薛宝钗也认同二叔的想法,只是心中依旧很是心痛啊。

要知道,被漕帮砸了的那些店铺,全都是运河沿线城镇的黄金地带旺铺,关门歇业一天的损失都相当不菲。

可她什么都做不了,只能静观事态发展,完全由不得自己如何如何。

薛宝钗再次感受到了实力的重要性,心中的青云之志更加坚定,她不希望薛家的定位一直那么低下。

跟薛姨妈报喜时,说法又是一变:“母亲,漕帮高层在这时候出了乱子,兄长和二叔跑船的时候也要安全许多!”

事实上,薛二叔和薛蟠跑的是隶属于漕运衙门的纲船,漕帮脑子进水了才会动纲船的主意,一个不小心就是造反的帽子扣下来,哪位漕帮大佬承受得起?

为了给自己的未来增加筹码,薛宝钗在筹划津门港的规划上面,下了不少的功夫。

这也是没办法的事情!

她很羡慕三春,可以时不时跟随两位女学山长秦可卿和贾敏,参加勋贵夫人组织的聚会,结交勋贵家族小姐作为手帕交。

顺便,不时在各位勋贵夫人跟前亮相,给予她们最真实的良好印象。

若是某位勋贵夫人家里,正好有合适的子弟,自然不会介意和宁荣二府结亲。

每每听到三春无意中聊起此事,薛宝钗就羡慕不已。

她倒是想跟随两位山长参加这样的聚会,可惜两位山长不给机会,只带上三春和林黛玉这样的直系亲戚出门。

薛宝钗有自己的傲气,不可能主动寻两位山长,请她们参加聚会的时候,将自己一同带上。

她可是知晓,有些勋贵夫人对于出身,以及背后的家族名望十分看重,根本就瞧不上薛家门楣,她也不想主动过去自讨没趣触霉头。

这些,她从来都没和母亲薛姨妈说过,就是怕母亲多心伤及颜面。

要怪,就只能怪姨妈王夫人太宅了。

成天就知道窝在荣府不出门,根本就不参合京城勋贵夫人圈子的聚会,薛宝钗自然就没有跟着出门的机会了。

真要说起来,王夫人如此表现,简直就是自绝于京城勋贵夫人圈子的表现。

就薛宝钗打听到的信息,王夫人如此作为,让外界很难相信她是荣府的掌家太太,表现得太过自私了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