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97章 新权限 明朝众人:他们是捂脸还是踩.……(第3/6页)

【除皇甫谧外,在魏晋时期,先前提到过张仲景的《伤寒杂病论》散落佚失,残缺不全,于是在晋朝当过太医令的王叔和,是《伤寒杂病论》的第一位搜集和整理者,此外,王叔和最重要的成就就是著成了《脉经》一书。】

【《脉经》是我国传统脉学的集大成之作,我国中医讲究望闻问切,切就是诊脉,于是随着《脉经》的问世,诊断学也得到了很好的发展,并且王叔和提出的“寸口脉法”脉诊标准,其方法意义很是重大,并一直都沿用至今。】

又是魏晋隋唐时期发展,到了宋元时期爆发。

好像无论是什么学科领域,这些学者和著作成就等,涌现的趋势竟都是如此。

一个是乱世发展,一个是稳定爆发。

时势造英雄,时事也造人。

而宋朝对外虽然软弱,可天幕曾经说过,宋朝经济文化繁荣,大概就因为如此,也为其提供了稳定的发展环境吧。

这些现象的发现,不得不引起了许多人的注意,也或多或少产生了许多思考想法。

一个是环境下的开放思想,一个是安稳下的繁荣发展。

是开放和安稳啊。

【提到魏晋时期,还要再介绍一位东晋时期,世称“小仙翁”的道士葛洪,是著名炼丹术士,但也是医药学家。】

【其撰有医学著作《玉函方》一百卷,不过现今已佚,除此之外,还有《肘后备急方》三卷,这个书名的意思是可以常常备在肘后,即带在身边的应急书,是应当随身常备的实用书籍。】

【其内容包括各科医学,其中就有世界上最早治天花等病的记载。

而且书中还收集了大量救急用的方子,都是葛洪在行医,游历的过程中收集和筛选出来的,此外葛洪特地挑选了一些比较容易弄到的药物,即使必须花钱买也便宜,改变了之前的救急药方不易懂,药物难找,价钱昂贵的弊病。】

【值得一提的是,我国药学家屠呦呦获得2015年诺贝尔医学奖的青蒿素的发明,就是受到了《肘后备急方》的启发。】

【另外葛洪还尤其强调灸法的使用。

他用浅显易懂的语言,清晰明确的注明了各种灸的使用方法,即只要弄清灸的分寸,哪怕不懂得针灸的人也能使用。】

【所以往往能成为炼丹家的,只要不是骗子,在相关领域还是很有能力发展出成就来的。】

嗯?

天幕这算是在夸他们?

可真是让人受宠若惊。

不过那位屠呦呦,先前就提到过,还获得了什么诺贝尔医学奖,可见其成就之大。

而这竟是在这位葛洪的《肘后备急方》中受到了启发?

看来这本医学著作也值得好好研究一番。

【再往后,南北朝时期,还有位名医叫陶弘景,一开始专为皇家答疑解惑,后来隐居山林修仙问道。

在陶弘景生活的年代,本草著作有10余家之多,但无统一标准,特别古本草书由于失效年代久远,内容散乱,草石不分,虫兽无辨,临床运用颇为不便,于是陶弘景便担负起了“苞综诸经,研括烦省”的重任。】

【他将当时所有的本草著作分别整理成《神农本草经》以及《名医别录》,并进而把两者合而为一。

加上个人在这方面的心得体会,最终著成《本草经集注》,共收药物730种,并首创沿用至今的药物分类方法,即以玉石、草木、虫、兽、果、菜、米食分类,不过原书已佚,现在敦煌只发现了残卷。】

【但总体而言,《本草经集注》也是我国本草学发展史上的一块里程碑。】

【而陶弘景也是我国本草学发展史上,早期贡献最大的人物之一。】

【另外陶弘景著的《本草经集注》中,从临证实用角度,按照药物效用进行“诸病通用药”分类,由此成为了我国古代药物学分类标准方法,并且后世沿用了将近1000多年之久。】

【其后南朝刘宋的药学家雷敩还写了一套制药教材,也是我国第一部 炮制学著作《雷公炮炙论》。】

【这用药和制药倒是都给齐活了。】

秦王宫。

嬴政看着那不断涌现出来的医学著作,真是又欣喜又复杂。

欣喜的是太多了。

复杂的也是……太多了。

他都怕秦朝的总功德值不够用!

所以这秦朝建设,可真是刻不容缓。

想到这里,嬴政不禁无奈摇了摇头,可见就算天幕不推着他们走,为了这些,也是不得不发展起来。

【到了隋朝,一位太医博士巢元方,奉诏主持编撰了《诸病源候论》五十卷,其中分67门,共1720论,是我国第一部 专论疾病病因和证候的专书,又叫《巢氏病源》。】

【其基于长期大量的临床实证经验而来,总共分析了将近1739种病的起因,症状,诊断,以及疗养方法等,而且大多都细致靠谱,并且对外影响也很大,比如朝鲜和日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