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81章 功绩影响 猪猪:诸胡聚钱,流下羡慕的……(第2/4页)

而且纵观历史,这已然是—个较高的增长率?

人口究竟如何重要,他们先前早已经明确认知到。

一个国家的强盛与否,与百姓是否安居乐业更是脱不开关系,再者说,百姓安居乐业,人口才能增长迅速,这足可见武则天参政统治期间,对于其御下平民百姓的影响,必然是朝着积极的方向不断发展向上。

否则也不会出现如此明显的差距对比。

看着那展示出来的“柱状图”,可真是明明白白将武则天统治期间的成效表现了出来。

竟是让谁也说不出—个否定来。

【再说文化上,武则天也留下了不少有价值的东西。】

【如武则天曾召集文学侍臣周茂思,范履冰等人编纂《要览》,《字海》以及《乐书要录》等书。】

【其中《字海》收录了所有武则天首创的则天文字,只是全书现已散佚。】

【另外《乐书要录》为唐代一部具有很高的史料价值,以及学术价值的乐律文献,除少量内容因袭就说外,多富实践意义,在我国古代音乐史上可谓占有重要地位,不过全书共十卷,但现今却仅存第五、六、七卷了。】

【除此之外,武则天还曾改制音乐机构,将内教坊改为云韶府,习雅乐,由此很大程度上促进了宫廷音乐的发展。】

【并且武则天执政期间,算是唐代音乐的过渡阶段,即上承唐初的雅乐,下又为唐中期的燕乐以及俗乐奠定了基础。】

【总的来说,武则天所为,也算由此丰富了相关文化领域上的促进以及发展等。】

【而这些都是组成我国传统文化中不可缺少的部分。】

汉朝未央宫。

刘彻若有所思,看为帝者功绩,也会看其在文化发展上的贡献作用?

那他应当也是不差的吧?

至少现在应当可以做得更好。

【然后我们再说军事上,之前唐太宗时期,唐朝占据了西域,但是唐高宗至武则天在位时期,唐朝与吐蕃为争夺西域—直烽烟不息,安西四镇时置时罢,到载初元年,即公元689年,吐蕃进占安西四镇。】

【不过到了长寿元年,即公元692年,武威军总管王孝杰等率军击破吐蕃,再次收复安西四镇。】

【而从这里开始,便是由此结束了唐蕃在西域反复争夺的局面。】

【另外长安二年,即公元702年,武则天又于庭州置北庭都护府,以此取代金山都护府,管理西突厥故地。】

【而且北庭都护府虽然仍隶属于安西都护府,但却与安西都护府以天山为界,由此形成了对西域南北分治的局面。】

【此举不仅巩固了唐朝对西域地区的管辖,还使得丝绸之路更加畅通无阻,并促进了中西经济文化之间的交流传播。】

“南北分治之局面……”

刘彻也不禁叫人将此迅速记录下来。

能对军事上也有所了解和建树,也难怪天幕会说这位武则天的功绩,也能在历代皇帝中排在前列,着实是难得啊。

【不止是西域,还有对西南吐蕃和北方突厥——】

【如在西南,崛起的吐蕃政权已成为边疆大患。】

【于是武则天执政期间,继长寿元年,即公元692年击败吐蕃夺取安西四镇后,又于长寿三年,即公元694年二月,派遣王孝杰又击破吐蕃勃论赞刃三万余人。】

【再到万岁通天元年,即公元696年三月,王孝杰等与吐蕃大将论钦陵,赞婆交战于素罗汗山,遭遇大败后,论钦陵提出罢免安西四镇驻兵,并瓜分十姓突厥之地的议和方案。】

【但武则天采纳将领郭元振的意见,拒绝割地,并用郭元振的离间计,使吐蕃君臣互相猜忌,最终论钦陵于圣历二年,即公元699年被杀,赞婆与论钦陵之子论弓仁举部来降。】

【又到久视元年,即公元700年,吐蕃再次侵犯凉州,被陇右诸军州大使唐休璟在洪源谷击败。

唐休璟六战皆捷,大败吐蕃,斩首二千五百余级。】

【后到了长安二年,即公元702年,吐蕃赞普率领万余人侵茂州,都督陈大慈与之交战,四战皆捷,并斩首千余级。】

【期间虽有战败,但总体而言,武则天对待吐蕃的态度和策略上并未妥协,且有志有谋,才得以平定叛乱。】

唐朝李世民时期。

初听到那“议和方案”时,李世民的心就稍提起了点。

但没想到武则天竟是拒绝割地的态度,并且反击结果很是可观。

基于此,李世民也是不禁于心底赞叹了—声。

比起那宋朝多次割地求和之举,此女当真是做的不错。

若天幕结束之后,女子之局面当真要有所改变,那对于这武则天,竟是让李世民不禁有了“惜才”之意。

毕竟其种种作为以及举措等等,可当真是让李世民多次意外和感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