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8章 海禁 朱元璋:好的,请叫我“背锅皇帝……”(第2/7页)

他偏了偏头——

“咳!”

从未脱过贫,穷得非常稳定……天幕可真是……

李世民摇了摇头,实在忍不住露出一丝笑意来。

汉朝刘邦时期——

刘邦倒是没忍着,还拍着萧何大笑起来。

萧何:“……”

不过笑过之后,刘邦倒是点点头,颇为认同天幕说的话——

“这朱元璋,也实乃是英雄人物。”

明朝朱元璋时期。

妻儿聚在身边,可回想过往,朱元璋还是不由得叹息了一声,心底仍颇有些五味杂陈。

而且他老朱先前可不就是穷过,饿过,真真是饿怕了。

【不过朱元璋最初虽是如此,但也因此得到了许多历练。】

【就是说,经历之丰富,技能之完备,很擅长在各行业之间迅速切换模式。】

【于是当上皇帝后,朱元璋自然也能迅速具备“为帝创业”的最基本动能素质。】

汉朝未央宫。

刘彻若有所思点点头,是福是祸,谁又能说得清呢。

【朱元璋究竟算不算千古一帝,这个颇有争议。】

【但以此身份开局,确实只有一例。】

【而且朱元璋在当上皇帝之后,所行政策确实也有于民有利的一面——】

【在明朝之前,于元朝的统治下,老百姓可谓是忍受了多年的苛政及战乱,而朱元璋出身最底层,曾过过最苦的日子,所以对于老百姓遭受的苦难,他感同身受。】

【当然,明朝建立之后,为了让大家不再跑去打仗,朱元璋也必然要实行有利于民的政策——】

【比如给老百姓减税,重新分田地,恢复生产,减少兵役对百姓的负担等。】

【同时还有其他诸多方面的各项举措,都可谓是利弊尽显。

总之,明朝的大部分政治举措,政策制度之始,及其后的延续发展等,朱元璋真的是要“负担”太多。】

朱元璋:“……”

老朱使劲挠了挠头,这“利弊尽显”……

嗨,这叫咱怎么说啊。

【其他诸多方面的各项举措先放一边,让我们再来回到海禁本身。】

【知晓朱元璋的出身后,再来看看他当上皇帝之后的海禁举措——这其实源于朱元璋固有的“小农意识”。】

【毕竟朱元璋是“开局一个碗”的出身,当过叫花子,可谓是历朝历代之中仅有的,出身赤贫的开国皇帝。】

【所以你猜他这皇帝当得安心踏实,有底气吗?】

【那底气肯定是有的,毕竟像朱元璋这样的开国皇帝,仅此一例,他合该骄傲,但肯定也是不安的,毕竟从无到有,从赤贫到坐拥天下,这底下的龙椅,他如何能继续坐得稳?】

【如果宋朝能算是大一统国家,其实赵匡胤也勉强可以算是半个“布衣出身”,不过他倒不是打天下,而是占天下。】

【就这样,赵匡胤还要“杯酒释兵权”,那朱元璋可不得多想想办法。】

朱元璋再次:“……”

虽然但是,真的要继续说下去吗……

秦王宫。

嬴政手指点在桌案上,对那些政治举措以及制度等很是感兴趣。

希望天幕能好好说说。

所以这朱元璋,为了维护统治,究竟都做了什么?

【为了维护统治地位,朱元璋想的办法可太多了——】

【其一就是,这当皇帝的职业病:总有刁民想害朕!】

【宋朝的开国皇帝赵匡胤是如此,朱元璋更是如此。】

【但是捏,赵匡胤他情商还是比较高的,所有有了“杯酒释兵权”,而朱八八……原名朱重八的朱元璋,可是最底层爬上来的,他都能做皇帝,那其他身份地位的人,自然也能。】

【就比如那些跟他一起造反的兄弟们。】

【要是像宋朝赵匡胤一样,哪天跟着他造反的那帮兄弟,也把他从皇帝座位上撸下来怎么办?】

赵匡胤:“……”

朱元璋:“……”

老朱低咳几声,搓了把脸,罢了罢了,说就说吧。

【于是朱元璋当机立断,将那些跟随他立下汗马功劳的兄弟,也就是明朝的开国大臣们,基本上都给被砍了个干净。】

【关于朱元璋屠戮功臣的轶事典故,最著名的就是“火烧庆功楼”,以及“胡蓝党案”。】

明以前历朝历代众人:嘶……

这一步步打下江山的人,就是狠啊。

【火烧庆功楼。

除刘伯温看穿朱元璋之意,跟随朱元璋离开庆功楼外,其余赴宴功臣,以及侍卫宫女数千人,全部葬身火海。】

【胡蓝党案,这个要分开说。】

【其中“胡”指的是胡惟庸,“蓝”指的是大将军蓝玉。】

【朱元璋以蓝玉案为契机,不仅诛杀了蓝玉一门,连一些公侯在内,一律牵连,而且此为“明初四大案”之一,皆是明太祖朱元璋为消灭——认为对明朝统治有威胁的人,而由此所引发的著名四大屠杀案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