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93章

人类思维模式影响

距离?攻击距离吗?

薛绾绾心里这么猜测, 而她也将这么一个想法给说了出来。

“对,但是却也不全对。”教官道,“在乘骑战斗里, 最简单的三条规则,就是以远打近, 以高打低,以快打慢。而按照这三条规则, 乘骑战斗的主要方式, 也就慢慢变成了三种。”

“第一种, 是最好理解的远攻, 也就是用远程技能的压制。”

“第二种, 是利用异兽的肢体范围,进行的游斗。”

“最后一种, 就是最简单也最粗暴的方式, 重压。重压,是用异兽自身的身体力量,与对方进行接触性的对抗。这是距离最近的一种战斗方式,威力最大, 同时也是风险最大的。”

“重压,不仅会把异兽放到正面斗争之中, 也将同时把驭兽师放到同等险境。”

“远攻、游斗和重压, 这三种方式, 无论是哪一种,在战斗过程之中, 都需要牢记之前的三条规则, 灵活运用。”

“当然, 要想理解地更快一些, 还是看实战最为清楚。”

如果说之前这些理论知识,对于薛绾绾来说,是隐隐认证了一些她心中的想法的话,那接下来地幔龙的一些演练,就是将一些东西更深地刻印在了薛绾绾的脑海之中。

乘骑战斗,本质上还是驾驭异兽作战,之所以会这么区分出来,其实更多地是考虑到人的理解。

知己知彼,方能百战百胜。

驭兽师对于异兽的了解,对于对手异兽的观察,都属于这个知彼的范畴。

知彼自然很难。

实际上,知彼这个过程,本身就是没有止境的。

现在的驭兽战斗,很大程度上,就是对驭兽师知彼能力的考验。

但是,这却不代表,知己就简单了。

知己,并不是驭兽师简单知道自己的异兽会什么技能就够了,甚至于,你就是再了解异兽也不够。

通过乘骑战斗,薛绾绾充分地了解到了这一点。

这其实是一个很唯心的问题。

那就是,人类总是会用自己的角度来看问题。

打一个比方的话,假使异兽是人类手中的长矛,那么,为了更好地发挥出这只长矛的功能,人可以去学更有效的握法,更省力的用矛姿势等等。

但这一切的前提,在于这支长矛本身是完全由人所掌握的,它怎么行动,都取决于人类怎么用。

可是异兽却不一样,它们是另一个生命。

就像是乘骑战斗,如果把它类比成驾驶汽车的话,那么这其中的差别也就凸显出来了。

人类驾驶汽车,行动主体还是人。汽车的构造,都是为人而诞生的。

而人类用异兽乘骑战斗,这一个行动主体却变成了异兽。

异兽并不是机器,如果要说是机器,那它也只会是自然所生产的一套自循环的精密机器。这套机器的核心,是异兽自己。

薛绾绾一直有所疑惑,怎样的异兽,才能说得上是最强呢?

她能够让自己的思维更直观地对应到异兽,可是这就算是强吗?

她也能够不断地训练自己的异兽,可是又要训练到什么时候,才能算得上是极限呢?

这些疑问,就像是一层层迷雾一样,笼罩在薛绾绾的心头之上。

因为她心里很清楚,异兽会训练,乃至会自主训练,原因只有一个,那就是自己这个驭兽师。

异兽们会训练到什么地步,实际上就取决于,驭兽师和自己的异兽,羁绊有多深,驭兽师变强的意志又有多坚定。

所以这还远远不够。

因为在野外的异兽们,可以说,也是同样在生存压力下,不断地在训练。

那么野外的异兽,又凭什么一定要比驭兽师的异兽弱呢?

而现在薛绾绾好像终于有一些明白了。

驭兽师对于异兽而言,即是助力,又是枷锁啊。

人类的智慧,自然会帮助到异兽变强。

但是人类的思维,却又会限制住异兽。

因为人类,总是会以自己的眼界去思考战局。

“子非鱼,焉知鱼之乐。”薛绾绾忍不住喃喃出声。

人非异兽,又要怎么从异兽的角度上出发来思考呢?

乘骑战斗就是如此。

人类,说到底也只是一种大型动物。

在巨型乃至超巨型异兽面前,用人类的高度来思考,就是在夏虫语冰。

而在乘骑战斗的时候,人视野的提高,就会一下子改变这种思维模式。

“我明白了。”

“在这之前,我没有想明白的地方就在这里。”

“我训练异兽,却不应该把它们向着人的方向训练!”

“我明白了!我终于明白了!”

……

申城,银树杯的场馆现场。

是的,银树杯的比赛,在经历磨难之后,终于又重新开赛了。

赛方为了这一次的重开赛,自然给了观众们很多补偿。毕竟,这之前买了票的观众,那都是因为意外才导致比赛没看上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