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59章 温家庄没了!

“你给我找的人?”张三儿很清楚自己要的是什么样的媳妇儿:“这女子看着还行,有情有义,她那个侄子……不知道是不是个白眼狼。”

“赵良子其实有机会上学堂的,但是他不去,说是怕给姑姑增添负担,虽然他去了,也没什么,可是他没有,他宁愿跟着姑姑一起去辛苦的打鱼,也要让姑姑的负担轻一些,是个好孩子。”温润事先都调查过了。

赵良子这少年不错,如果一直这么下去,勤劳,致富。

“我知道了。”张三儿摸了摸下巴:“这事你不用管了。”

“那好,以后去买货,你去啊,记得不能少了我们的食材。”温润每日去码头,也不是白去的,各种新鲜食材都往家里搬,味道还不错。

第二天温润没去码头,张三儿去了。

结果只带回来几条大草鱼,被后厨做了鱼丸子汤来吃。

接下来几日,温润还送了妹妹去了一趟兰心蕙舍,这次是研究十字绣,一群女孩子,绣十字绣呢,打算过年的时候,当做贺礼。

入了冬月,这天气冷了起来,偶尔还下一场雪。

府城繁华,下了雪也不见萧索,反倒是有不少贩卖冰糖葫芦小贩出现,如今家里也做了这东西,糖炒栗子,糖渍山楂的小吃。

温润又应邀去了一趟举办的赏梅文会。

这个地方倒是有三五十个人,是个大文会呢。

在一片梅林里举办的,梅花盛开,十分美丽。

不少人吟诗作对,温润还看到了好几个熟人。

有了熟人就好办事了,大家坐在一起,谈天说地,不过随后,有几个人大概是听说过温润的关系,就有人叫号了:“听闻温雅士是永宁人氏?”

“不错。”温润看了看这个眼生的小子。

为什么要挑衅他呢?因为在座的就温润没什么“势力”,其他人不是有同窗好友,就是有师门先生的,就温润啥都没有。

加上他温雅士的名头,又是张炳大人亲口说出来的,故而大家也想看看他的才华如何?

百闻不如一见么。

“今日大家都有所成就,不知道能不能请温雅士来一首诗词?”

“据说温雅士才华横溢。”

“就是不知道是不是人如其名。”

几个人你一言我一语,说的温润都有些想笑了:“想看我吟诗作对就直说,不用这么麻烦。”

温润本也想上去写一首,参加的文会多了,他就知道,不写诗是不行的,不过怎么写,才最重要。

尤其是这些人,一个个都喜欢将文会的诗词装订成册,然后放在书局里卖出去,以此牟利倒在其次,主要是为了扬名。

整个永清府才几个名人雅士啊?

温润就是这么一位雅士。

他不写一首诗词什么的,谁会甘心?

万一他们所作的比他好,岂不是……。

于是一个个盯着温润看,温润已经习惯了。

此次作死、哦,不是,作诗的题目是“花”,可是很多人都选择了梅花;或者是“雪”。

一般高明的人,都会将这两种写进诗里头。

温润看了看他们,他们也炯炯有神的看着温润。

温润提笔写了起来:一片两片三四片。

众人一愣,这是个什么开始的诗句啊?

接下来又写了:五六七八九十片。

“咦?”若非温润雅士的名头,以及那记室参军的官职在身,他们肯定要起哄了。

温润又蘸了蘸墨汁儿,那边已经有人忍不住了:“这样的诗句,就别浪费笔墨了。”

“是啊,见面不如闻名。”把刚才的话都给反过来说了。

刚才还说“闻名不如见面”呢。

吕山长有些惊疑不定,这不是温润的水平啊。

“如玉贤弟,你……。”今天是不是不舒服?

他怀疑温润不舒服,没什么想法,又被人赶鸭子上架,他想是不是给温润一个台阶下?

温润才不管他们说什么呢。

他继续写:千片万片无数片。

然后继续:飞入梅花都不见。

写完之后,又在上头写了两个字:咏雪。

虽然是咏雪,却带入了梅花,或者说是眼前的梅林。

眼前这片梅林,赶巧了,是一片白色的梅花林子,此时此刻的确是有些飘雪落下,也的确是入了梅林,就不太看得清楚了,因为雪是白色的,梅花也是白色的,整个环境都有些干净的让人不忍弄脏。

“好诗!”一个人突然的出声,大家都吓了一跳,回头一瞅,是张炳大人,如今的学政大人。

这人怎么来了?

“学台大人。”甭管是谁,都得给他见礼,谁让他是学政呢。

“嗯,如玉贤弟啊,你这才华又横溢了一把啊?”张炳大人看到温润就心情很好,是因为温润很给他长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