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01章 皇太子薨

“我们……。”众人被堵得哑口无言。

“好了。”温润抬了抬手:“你也别生气了,他们怎么说,也算是小人吧?我都说了,大人不记小人过。”

一群人都低头了,这是他们的耻辱啊!

温润拍了拍手:“这样吧,你给我当三天长随,我呢,其实一直没有长随这个安排,我也不用,但是这三天你不能不输给我。”

“你想怎么样?”崔凡知道,自己算是栽了。

“你去书院吧,在书院食堂的后厨那里,洗盘子洗碗,打扫卫生,做三天的工,就算是你输给我的吧。”温润到底没有让人去扫茅厕。

崔凡瞪大了眼睛:“去后厨?我不会啊!”

“不会,可以学啊!”王珺不高兴了:“要么就去扫茅厕,那个不用学。”

“我去后厨!”崔凡咬了咬牙,大不了,学呗。

“多谢温雅士。”去后厨,总比去扫茅厕要强啊,也不用挨打,被人当沙包,麦生他们赶紧低头弯腰,谢谢温润高抬贵手,放过了崔凡。

虽然在崔凡这么一来,也是要遭罪,还要损失名声,但是比起去扫茅厕,当沙包,强多了。

崔凡嘀嘀咕咕:“完了,我君子之名没有了。”

“去个后厨,你就没名声了?又不是让你去女澡堂。”王珺还不乐意呢。

没能让人去扫茅厕,当沙包,实在是无聊透了。

“你懂什么,君子远庖厨。”崔凡大胆的瞪了一眼王珺:“我去了后厨,还什么君子?”

“伙房怎么了?”王珺就不明白了:“没有后厨,你们吃什么喝什么?美味佳肴哪儿来的?不都是从厨房过来的吗?”

“自古君子远庖厨!”这是麦生说的话。

其他人也是一脸的赞同。

“非也非也!”温润摇了摇头:“你们断章取义了。”

“那你怎么说?”麦生也觉得这是圣人圭臬,故而他从来不下厨房。

“君子远庖厨是一句话,出自战国时期的《孟子》的《梁惠王章句上》。”温润道:“是孟子劝诫齐宣王实行仁术,而非让君子远离厨房的意思。”

“君子远庖厨”这句话,出自《孟子》的《梁惠王章句上》。

西汉戴圣编纂的《礼记·玉藻》也有提到:“君子远庖厨,凡有血气之类弗身践也。”也就是说,凡有血气的东西都不要亲手去杀它们。

汉代贾宜在《新书·礼篇》中引述了孟子的话后说:“故远庖厨,仁之至也。”

把“君子远庖厨”作为仁慈的品德加以提倡,这倒也是符合孟子的原意,而非让君子门远离厨房,不事生产的意思。

非是不能,而是不忍。

这才是孟子的原意啊!

“君子有所为,有所不为。”温润道:“仁者无敌。”

他看向麦生他们:“我是君子,故而我以仁义待尔。”

几个人若有所思,大家都不是傻瓜,这次能来挑战温润,其实也存了小心思的,不过现在么,却觉得温润真不愧是“雅士”之名,他有君子之风,仁义之实。

点醒了他们,也给了崔凡一次改过自新的机会。

“多谢温雅士!”这次,他们行礼行的整齐划一,真心实意。

他们几个来的时候,愁眉苦脸的,走的时候,像是放下了很多。

且不是崔凡一个人去的书院后厨,他们所有人都去了,在书院后厨帮忙。

虽然第一次帮厨,他们打碎了很多碗盘碟子的,但是也赔偿了啊。

倒是温润他们,打发走了这些人,才哄堂大笑。

过年么,大家都很放松,温润他们白天逛街,晚上看灯,过得别提多逍遥自在了。

一直到正月十八,满城花灯化为焰火,他们才在正月十九的时候,跟许家告辞,回到莲花坳。

一回到莲花坳,头一天晚上,温润几乎半宿没睡,第二天下午,一瘸一拐的就去了陆氏医馆。

“又来买药丸子?”陆通神医,一看到他,就指了指后头的好几个大罐子:“都准备好了,一共三百两,付钱吧。”

“不是吧?”温润夸张了一下表情:“这你都能算出来?”

“一看你来,我就知道,你家那位又要走了。”陆通神医暧昧的看了一眼温润:“夜里挺激烈的啊?看你走路都拉拉腿儿了。”

温润脸一红:“你不说话,没人当你是哑巴。”

陆通神医又递给了他一个小罐子:“这个给你,是药油,做那事儿的时候用一点,可以保养加润滑,让你以后不至于遭罪。”

温润的脸,红的都要滴血了,犹豫着要不要伸手去拿。

“年轻人,不要以为年轻就能胡闹,到老了都找上门来啦!”陆通神医将东西塞给他,又指了指旁边的一个大一些的罐子:“这是我特意搭配的药油和香膏,记得用一些,对双方都好,将来老了,不会腰酸背痛腿抽筋,还有啊,平时多保养,将来受益无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