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01章(第3/4页)

从谢云峥起床到离开,正房西屋一直没有动静,也不见开灯,但宋静姝相信沈氏是醒了的,只是把告别的机会留给了她。

回房后,宋静姝以为自己会睡不着,但事实恰恰相反。

一晚上没睡好的她在谢云峥离开后反而安心睡了过去,一觉到天亮,途中连个梦都没有。

醒来的宋静姝听着窗外鸟儿清脆的鸣叫声,捂住眼睛笑了起来,一直挂念着谢云峥的离开,等人真离开,她反而认命的什么都不担忧。

看了一眼手表,离谢云峥离开已经快两个小时,也就是说谢云峥快到机场了。

再有一两个小时,就能坐飞机离开江浙。

这样一想,宋静姝起床了。

不到七点,但村里却早就热闹了好久,五点半的时候就有村民起床下田劳作,白天越来越热,人们也就越早起床干活。

只有早点干完,才能早点回家乘凉。

太热的情况下人人都担心中暑。

收拾完自己,宋静姝没有马上去大厨房帮忙,这会大厨房还没什么人,她直接带着镰刀去了后面三婶家找谢若兰。

今天是端午节,家家户户房门上都要挂艾草与菖蒲,得去砍新鲜的。

谢若兰早就起床,作为农村人,一般是天一亮就起床,这会已经把自家厨房里的水缸都挑满了水。

“若兰姐,走,我们砍艾草去。”

宋静姝一到三婶家就知道家里又只有谢若兰在家照看。

“我正准备去叫你,你等等我,我得让子明看好美美,别乱跑。”谢若兰去房间里叫杜子明。

孩子们瞌睡多,这个点也就杜子明起床了,杜美美还没起。

美美才四岁,不能一人留在家,得有人照看。

“若兰姐,我看子明八岁了,怎么还没送进学校上学?”宋静姝一边跟谢若兰往砍艾草的地方走,一边问了一句。

正常来说,就算农村孩子上学晚,但八岁也该进学校了。

“唉,我跟杜旭的户口都在你姐夫的村里,子明的上学得回到那边去上,但那边这几年田地里更是没什么产出,我们没法回去,孩子上学就耽误了时间。”

这也是谢若兰最感激谢云峥与宋静姝的地方。

如果两人不伸出援手,她家孩子上学可能还会再耽误一年。

宋静姝弄明白原因,安抚道:“京城的学校多,子明他们去了上学更容易。”

“我就是担心美美,子明上学,我上班,美美才四岁,在人生地不熟的京城,我担心那孩子……”

谢若兰把一直憋在心里的话说了出来。

之前她不说是担心有人说她不知好歹,但跟宋静姝接触久了,她就知道宋静姝不是小心眼的人。

宋静姝笑了起来,“是我的疏忽,忘了跟你说,京城不仅有子明这个年纪能上的学校,还有幼儿班,专门收三至六岁的小孩。”

“这么小的孩子也能上学?”

谢若兰诧异又震惊。

“不能说是真的上学,只能说会适当教一些学前的知识,这种幼儿园主要目的不是教育孩子,是给家长分担照看孩子的负担。”

宋静姝见谢若兰不知道幼儿园,进一步解释道:“城市里有很多双职工家庭,家里不一定有老人能帮着照看几岁的孩子,国家就成立了专门的幼儿园,算是给无数家庭减轻了后顾之忧,能让大家都放心上班。”

“太好了,我想起了,之前云肃嫂子好像跟我提过一嘴,我那时心情乱糟糟,没往心里去,一时才没想起来。”谢若兰伸手拍了拍自己的额头。

“这下若兰姐能放心了吧。”

宋静姝开始割艾草,说话间,两人已经到了割艾草的地方,这里的艾草与菖蒲都是特意种的,不用施肥,只要有水、土,就能生长出一大片。

两人这次割了不少艾草与菖蒲。

家里的门多,虽然不用每个门梁上都挂,但正门,大门,还有正房与厢房的门上都是要挂的,这一砍,就砍得有点多,两人也没带工具来,一时还抱不回去。

“我砍根树枝挑回去。”

谢若兰手脚利索地砍了一根能承受几十斤的树枝,剔干净枝桠,把艾草与菖蒲捆扎一下,直接就挑了起来。

宋静姝拿着两把镰刀走旁边,“不用洗吗?”

“挂门上的不用洗。”谢若兰挑得还算轻松,四十来斤,比任何担子都轻巧。

到了老宅门口,谢若兰留下一捆,又从另一捆里分了不少给宋静姝留下,才抱着少了很多的另一捆回家。

她得赶紧忙活家里的事,大厨房那边的烟囱已经冒出青烟,代表有人在忙活了。

宋静姝回到家时朵朵还没起,沈氏是起了的。

帮着宋静姝把艾草与菖蒲分装捆扎好,然后往门上挂。

谢家村的房子都是以前留下来的,门楣上有门垛,捆扎成人字形的艾草一搭就能稳稳当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