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1章(第4/4页)

魏临瞧了瞧他,声音轻缓:“你觉得,可能吗?”

徐承平没点头也没摇头,只是看了魏临一眼。

两人心里都有计较。

魏诚的文章到底如何,其实魏临心里没底,他确实是读书不多,自然也就判断不出文章好坏。

但既然有左鸿文作保,想来是极好的。

不过魏临虽然不会写诗作文,但他对朝堂之事很是清楚。

如今自己在兵将中威望,是楚国除了朱家以外最高的,无论楚王是否信任自己,他都不会让魏家现在做大。

毕竟上面还有个朱家压着,若是这次点了魏诚为一甲,便是要把魏家人推到风口浪尖上。

到那时候,朱家必有反击。

终究这次的名次还未可知,一切都要看楚王绸缪。

而这几日在宫中,楚王确实是有些发愁。

他与大臣一同阅卷,百十来篇文章过了好几遍,三甲定下了,可一甲二甲人选依然没有着落。

两日后,天刚蒙蒙亮,楚王就已经坐在殿中,看着面前摊开的十份卷子,眉间紧皱。

对于帝王来说,科举考试从来不是绝对的公平,至少殿试不是。

寒门弟子倒也罢了,可是能考中的人里,高门大户子弟居多,他们自小就是最好的先生教导着,自然出头的机会就大些。

每个人背后都站着一个家族。

如何分配这些世家子弟,想来是让君王头疼的事情。

天子门生,这四个字从来不只是说说看的虚名,而是实实在在代表着君王偏爱。

谁的状元,谁的传胪,这些都代表着帝王心思。

纵然现在楚王大权在握,并不需要像是很多势微的王室一样,用殿试名次去讨好世家大族,但是楚王在一甲二甲的安排上还是要慎之又慎。

特别是一甲的三位,状元,榜眼,探花,都不能随便安置。

毕竟一甲是要直接入翰林院的。

要提携谁,要打压谁,这其中自有门道。

正想着,楚王就不自觉的拿起了一份卷子。

第一眼相中它,是因为这字实在是好。

笔笔如勾,方正挺直,纵然殿试时候多是要用馆阁体作答,但是真的能把每个字都写得漂亮的还是极少数。

字写得好,让人一看就心里舒坦。

而文章的内容也格外出色,楚王看着喜欢。

这贡生的名字,楚王都看了好几遍。

魏诚。

魏临的魏,便是自己看好的归德将军的二哥。

楚王心中的迟疑确实是与魏临所想的一般无二,假使魏诚只是普通的寒门子弟,点个传胪,甚至探花都是可以的。

这文章,绝对配得上状元之位,就算点探花都是委屈。

但他是归德将军的兄长,假使真的点了一甲,朝堂上必有震动,魏家也必然要为人所忌惮。

楚王有些不舍的把魏诚的文章放下,转而拿起了另一篇。

看着看着,就随手撂到一旁,转而再去看魏诚的。

这人怎么能把文章做的平仄得宜,用词精妙,最难得的是还言之有物,着实厉害。

有了这个对比,再看旁人的便总能挑出毛病来。

楚王将魏诚的文章又看了一遍,不由得拿起朱笔在上面画圈。

遇到好的就圈一下,再圈一下。

若不是因着这卷子以后是要封存起来以传后世,只怕楚王能把上面圈满了。

不过终究还是撂了下来,楚王轻声道:“便点个二甲头名,得个传胪也是好的。”

可就在这时,有宫人近前,低垂着头声音恭顺:“王上,朱老将军想要觐见。”

楚王头也不抬:“可说所为何事?”

“朱老将军说,只愿王上看在他朱家过往功勋上,饶王后一命。”

楚王没说话,只是将朱笔拍在了桌上。

过往功勋?到底是功勋多还是罪责多他心里没数吗?

终究,这朱家人还是不懂自己的良苦用心。

他对先王后用情至深不假,可是在楚王心里,什么都比不过朝廷,纵然知道了朱王后做的污糟事,楚王依然没有立刻处置,就是在筹谋着如何平衡朝堂,如何安抚长女。

可恨自己刚刚还想着要不要护住他们……

当真是惯出来的毛病。

楚王很快就重新拿起了笔,将刚刚写好的名次划掉,又迅速的圈了几个名姓,便对着宫人道:“去,传常大人。”

宫人闻言松了口气,想来王上终于把殿试名次定下了。

这些日子因着楚王一直犹豫不决,饭都很少吃,引得他们这些伺候的也战战兢兢,生怕王上有个身体不爽利,他们怕是就要不好过了。

这会儿好不容易有了结果,宫人心中格外欢喜,赶忙退出殿去,小跑着去请常大人。

等常大人离开王宫,已是深夜。

又过了两日,便到了殿试放榜的日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