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3章(第2/5页)

“团长是比较高的军衔了,而且他还这么年轻。”

“一个是京大大学生里的学生代表,另一个是部队里的团长,除了外表之外,他俩连个人条件都好登对!”

后来才加入对话中的一个男同学问道:“那个小女孩,是他们的孩子吗?”

“说话能不能过过脑子啊!宁荞同学才二十三岁,怎么可能有这么大的孩子?”有人翻了个白眼,“那是她小姑子!”

男同学挠头:“也是。”

翻白眼的女学生望着他这憨憨傻傻的样子,摇了摇头。

和成熟沉稳的军官一对比,京大的男学生真是不够看,太幼稚了吧!

这一家子人已经走远,出了京大校园的大门。

看热闹的同学们也逐渐散去。

只有沈华琳还怔怔地站在原地,望着他们离开的方向。

-

宁荞出了校门之后,才回头看了一眼。

从她的角度望去,已经见不着沈华琳的身影了。身边的小丫头,嘴角仍挂着天真纯粹的笑容,宁荞揉了揉她的脑袋,问江珩:“什么时候去办转学手续?”

江果果的脑袋被摁着,很想告诉小嫂子,自己早就已经是大姑娘了,哪能像儿时那样,被人摁着脑袋走。

不过在小嫂子面前,偶尔当一次小朋友的感觉还不错,被爱护着一般,听哥哥和小嫂子说起自己接下来就读的学校,小丫头的嘴角咧得可高了,心底温暖又幸福。

江珩转到北城军区,接下来能有两到三天的休整时间,等安排好弟弟妹妹的入学问题,再一家子人一起搬到北城军区大院,就可以去部队报到。

这两天,他们先住在古楼老家,刚一进门,厨房里飘来熟悉的香味,是江奇在做饭。

江奇拿着锅铲从厨房里出来:“小嫂子,今天做的都是你爱吃的菜!”

“好久没吃了。”宁荞笑吟吟道,“昨天还惦记着呢!”

江奇的快乐很简单,被鼓励之后,顿时更有劲儿了。

客厅里很乱,摆着大大小小的行李箱,都是江珩带着弟弟妹妹从海岛的军区大院搬来的。

直到这时,宁荞才意识到,他们真的搬家了。海岛的记忆很美好,但已经成为过去,她坚信,未来的日子会过得更加红红火火。

因为他们一家人在一起。

宁荞和江果果一起收拾,江珩则进厨房,接江奇的班做饭:“你去干休所把爷爷接过来。”

想到一会儿爷爷见到自己,估计又得乐开花,江奇便将锅铲递给大哥:“我这就去!”

这些行李箱,到时候还得搬到北城军区的家属院,这会儿便不需要怎么整理。

只需要将一些老物件收拾一下就行,老物件都有了年头,平日里用不上,带到家属院也是占地方。

宁荞做事细致,将行李箱里的衣服鞋袜重新归类,看见其中一条丝巾,眼底染了笑意。

这丝巾,是江珩一次出任务时给她买的礼物。宁荞皮肤白皙,围什么样的丝巾都好看,但这大红大紫的颜色虽然时髦,但太亮了,实在有些俗气,买来到现在,都还是崭新的。

那阵子,江珩发现媳妇没用自己买的丝巾,还明示暗示了好几回。为了不打击他的积极性,宁荞只好硬着头皮往脖子上一挂,不过还没出门,就惹得弟弟妹妹们笑出声,最后江珩只能闷闷地收起这份礼物。

这些有关于过去的点点滴滴,细碎而又平常,却拼凑起五年的时光与记忆,回忆时,她忍不住地笑,想要认真问问江珩同志当初是怎么选的。

难道是被百货大楼的营业员忽悠了?

宁荞失笑,拿着丝巾往厨房走,却在走到厨房外时,脚步稍稍一顿。

她很少见到江珩像现在这样失神。

一直以来,他对一切都是运筹帷幄的,几乎从未这么不确定过。

只除了一次。

那一次,宁荞第一次来到他们古楼的老家,看见沈华琳给他留下的日记本。

察觉到宁荞的手从身后圈在自己腰际时,江团长才放下锅铲,握住她的手。

“怎么了?”

“你刚才是不是看见她了?”宁荞轻声问。

江珩没有说话。

许久之后,宁荞见他点了点头。

-

江奇到了干休所,压根没看见老爷子欢欣鼓舞的神情。

江老爷子很淡定,直到回了古楼的四合院吃饭,仍旧不动声色。

宁荞说道:“爷爷,原来您早就知道啦!”

江老爷子呷了一口茶:“姜还是老的辣。”

这是一顿团圆饭,少了江源的团圆饭。

宁荞和江果果还有点仍独自在外漂泊的江源,江老爷子倒是看得开,他说谁年轻时不是这么飘过来的,当年他小小年纪入伍,带团打仗,好几回九死一生,虽也想家,可凯旋的自豪与满足却是什么都换不来的。难得自小没什么主见的江源如今也寻到人生的方向,大家都该为他感到开心才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