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2章(第4/5页)

但刚到宿舍楼下,忽地被人拦住。

她抬眼一看,是沈华琳。

“崔妙妙在宿舍。”宁荞说。

沈华琳柔声道:“你知道我是来找你的。”

宿舍楼下人来人往,不方便说话。

宁荞没有带着她走远,而是去了边上一个安静些的角落。

“你以前是看过我的照片吗?”沈华琳问。

宁荞直接道:“没有,但果果长得像您。”

沈华琳有些失神,但很快就意识到,果果是她的女儿。

“果果刚出生的时候,特别爱哭,抱在怀里哄都哭不停。”沈华琳回忆过去,眼角闪着泪光,停顿了一下,才继续道,“开学第一天,我应该是看见她了。当时她从宿舍里跑出来,差点撞上我,我扶了一下。也许是母女连心吧,不知道为什么,我那会儿心跳很快,不自觉跟着她走。不过这孩子跑得快,很快就不见人了。后来我想,肯定不可能,我的女儿,怎么会在京大?她还小,没到考大学的岁数。”

“宁荞,能不能多和我说一些关于果果的事?”

“我要去图书馆了。”宁荞淡淡道。

沈华琳一怔。

她第一次与宁荞见面,就对这个有教养的漂亮女孩充满着好感。后来听崔妙妙说起宁荞爱人有三个弟弟妹妹,他父亲还是牺牲的烈士,心里头就跟打鼓似的,找机会来了趟宿舍,终于看见宁荞一家的全家福。

十四年前,沈华琳离开时,虽带走了三个儿子的照片,可结婚没多久就被崔经武发现,将照片烧毁。平心而论,当看着那张全家福时,她对江源和江奇的记忆已经模糊了,更不认识自己几乎没见过几面的闺女。可她走的时候,江珩已经十五岁,相片中他长大后的模样,沈华琳一眼就能认出来。

“你——”沈华琳拉着宁荞,一时却不知道该怎么说。

“您来找我,是想向我打听他们的近况吗?”宁荞问。

沈华琳慌乱点头。

邀请宁荞来家里吃饭,是为了和她打好关系。沈华琳上了年纪之后,愈发想念自己的亲生子女们,她知道只要尽力找,应该能联系到江老爷子,可老人家对她,必然不会有好脸色。

然而宁荞不同,以她的性子,不至于让自己难堪。

“您闺女在宿舍里,这两天哭得上气不接下气的,还是去看看她吧。”

沈华琳被宁荞的言辞所刺痛。

虽然宁荞的语气并不激烈,可那声“闺女”,却让她不得不想起当年自己为了逃避现实,决然进了崔家大门的往事。崔妙妙是她的“闺女”,崔沛是她的“儿子”,至于江家人,她早已与他们再无瓜葛。

“你这是帮他们拒绝我了。”

“我没有资格帮任何人做决定,沈阿姨。”

沈华琳的眸光黯淡下来。

其实说起来,她是宁荞的婆婆,但一句阿姨,直接将她们的关系拉远。

沈华琳知道自己很难从宁荞的口中探听孩子们的事。

她低垂眼帘:“我先上去看妙妙。”

沈华琳进了宿舍楼,宁荞便独自在楼下踱步。

其实她对沈华琳究竟是什么看法,并不重要。实在没法给好脸色,主要也是因为深知江珩和弟弟妹妹们受过的伤害。

先不提江珩在看见那本日记时眼底一闪而过的怔然,光是想起江源、江奇和江果果从小到大受的委屈,宁荞的心情就无比复杂。

宁荞是江珩的妻子,是弟弟妹妹们的小嫂子,自然而然地站在他们的角度考虑问题。

沈华琳柔弱,可她孩子们更加弱小。

宁荞不当中间人,只是将这件事告诉江珩。

她确实没有资格帮江珩以及弟弟妹妹们做任何决定。

宁荞在宿舍楼底下待了一会儿。

等到时间差不多了,才准备上楼。

有人跑上前,语气轻快:“你是宁荞同志吗?你的信。”

跑上前的,是两个女学生。

她俩都是笑脸迎人,将信递给宁荞之后,立即转身就跑,跑远了还捂着嘴偷笑。

宁荞看一眼信封上自己的名字,是江珩遒劲有力的字迹。

她立马欣喜地打开。

信件都是统一寄到京大的收发室,偶尔会有同学拿错信。

估计这回也是一样的情况。

宁荞坐在宿舍楼不远处的花坛,抽出信封里的信。

这些年,她写过上百封信,也收到上百封信。

但仔细想一想,却没有收过江珩给她寄的信。

五年间,他们大多数时间都待在一起,就算有分开的时候,也是他出远门出任务,很难有机会给他写信。

隔着电话线沟通,与通过信纸上的文字沟通,显然是不一样的感受。

她静静地看着每一个字,仿佛这每一个字,都诉说无尽的思念,可实际上,都只是最稀松平常段落。

江珩提起自己去苏省接新兵,又提起回到军区大院之后岛上的种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