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4章(第4/7页)

托儿所那边比较容易请假,可江珩回的是部队,确实不能拖延。

常芳泽和宁致平让他放宽心,到时候会将宁荞送到火车站。

“你一个人可以吗?”江珩问。

“没问题。”宁荞说。

部队领导给的探亲假就只有十一天。

作为军人,江珩不能没个交代就肆意推迟归队时间。

他只能同意宁荞说的,又叮嘱道:“回来之前先往部队打电话,我到西城火车站接你,陪你转船。”

宁荞答应下来,她担心着嫂子,一时没想太多。

但江珩帮她考虑好一切。

那天宁荞答应唐清锦,回海岛时和她结伴走。虽医生说唐清锦恢复得不错,目前的身体状况能承受路途的颠簸,可她毕竟还坐着轮椅。

宁荞哪里抬得动轮椅?

现在是早上六点,江珩去了一趟唐清锦的病房。

唐鸿锦正在病房陪着姐姐。

原本他并不打算在踏上西城这片伤心地,但江珩的话,让他不得不承担起责任。

“我也去一趟,到时候我送她们到西城火车站,再回来。”唐鸿锦说。

处理好这一切之后,江珩回去和爱人道别。

他不能再耽搁,临走时握着宁荞的手:“别担心,会顺利的。”

宁荞的家人,如今也是江珩的家人,他同样关切。

好在出出入入的护士都说产程虽长,但并不危险,大家便让他安心离开。

行李很重,得由江珩一并带走,宁致平陪他回家一趟取行李。

等到宁致平独自回来时,产房的门恰好开了。

医生从里面走出来。

所有人围上前去。

“我媳妇怎么样?”宁阳焦急地问。

“母子平安。”

“是个七斤二两的大胖小子。”

所有人的心头大石终于放下。

常芳泽和焦母喜极而泣。

宁荞依偎着江珩,眼圈微红:“我当姑姑了!”

本来还神情凝重的一家子人,终于露出喜气洋洋的笑脸。

宁荞留在病房,陪伴着嫂子。

“嫂子,我们家娃娃的眼睛真漂亮,像你。”

“皮肤也白白的,像你!”

“耳垂也好大,我刚才听妈妈和阿姨悄悄说,耳垂大的孩子有福气!”

“医生说他在你肚子里吃得太好了,比一般婴儿要大,所以才让你受了这么多罪。”

“嫂子,生孩子的时候是不是特别特别疼?”

宁荞的声音绵绵软软的,时不时在焦春雨的耳畔响起。

可她刚要回答,宁荞又立马摆摆手:“嫂子,你还是别说话了,护士说会伤元气的。”

焦春雨虚弱地靠着,听着小姑子温暖的关切,双眸湿润。

再回头看看刚出生的婴儿,有些陌生,可唇角又不自觉扬起浅浅的温柔笑意。

宁荞陪完了嫂子,又去看小侄子。

一大家子人都围着她小侄子,要挤进人群真不容易。

虽然是医生口中的小胖娃,但宁荞盯着看了好久,还是觉得他小小的。

又小又软,不敢抱。

“真好看。”

“怎么这么可爱呢?”

“太像嫂子了!”

宁阳给媳妇递了温热的水,笑着斜了他小妹一眼。

好看的都是随了妈妈,他这个当爸爸的,就没有功劳吗?

-

军区大院的家属们都看得出来,这一回江营长不在家,他弟弟妹妹们倒是长进不少。

毕竟过去仨孩子实在是让人头疼,因此现在,大家也没对他们抱太大的期望。但没想到,将期望放低之后,他们仨居然还让人有些惊喜。

没有上房揭瓦,没有逃课去掏鸟蛋,也没听学校里传来他们打架的消息。

每天一大早,江营长的弟弟妹妹们吃完早饭就去上学,到傍晚放学时回来,简简单单做一顿晚饭,吃完之后去大院玩。

这几个大孩子,玩起来还是照样很疯的。

只不过疯归疯,在外面野的时间倒不是很长,他们给自己定了时间,大概八九点的时候,会老老实实回屋写作业。

贺永言受了江营长的嘱托,有空时会来家里看看他们。

看见他们的变化时,贺永言还不相信,用手探一探他们的额头,看是不是发烧了。

倒是没生病。

但是这么乖,实在反常。

最后,贺永言在厨房里,看见一堆吃完还没洗的碗。

“你们怎么不洗碗?”贺永言震惊道,“十多天了,一个碗都没洗过?”

“洗的。”江源解释道,“江奇做饭的时候,我和果果来洗,用到几个洗几个,别浪费了。”

“永言哥,你别告诉我们大哥。”江果果提心吊胆地说。

“那你们还不快把这里的碗洗干净?天气这么热,也不怕长虫子。”

“虫子有什么可怕的?”江奇说,“虫子没我们大哥吓人。”

贺永言:……

这才是他熟悉的熊孩子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