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3章(第2/8页)

“钱肯定是给了。”刘丽薇说,“只不过现在的自行车,有钱都不一定能买到,光是拿回钱有什么用啊!”

董晶梅都还没进家门,就听了一肚子的气:“老程是怎么想的?人家嫁闺女,犯得着他去帮忙?”

“哎哟,我的好姐姐。”刘丽薇眼底闪过笑意,“你别生气,我刚才不敢跟你说,就是怕你给气坏了。其实这事也不能怪程旅长,程旅长就是个大好人,把下属的事当成自己的事来办,成天操碎了心。”

“什么大好人?”董晶梅气愤道,“我看他就是脑子里的筋搭错了!”

刘丽薇还是有智慧的,这会儿挑拨离间,她不能挑老首长的错,也不能挑江营长的错,便故意没提他俩。

幸好董晶梅气昏头了,也没顾得上问。

“说到底,咱们大院的新媳妇真是个有福气的。娘家人特别宠她,远嫁到岛上,就想她出嫁的时候风风光光的。”刘丽薇继续火上浇油,“听说还因为新媳妇身体弱,出门走几步就喘,现在有了自行车,上哪儿都方便了。真是,没见过这么心疼闺女的。”

董晶梅没好气道:“人家心疼闺女,我还心疼自己儿子呢!”

“事情都已经发生了,晶梅姐,你就别跟程旅长闹,要不他也不好受。对了,我前边儿还见着那新媳妇骑着车呢。”

“她在哪里?”董晶梅问。

等了这么长时间,她就想见见原本自家的车。

对刘丽薇来说,这简直是正中下怀。

她笑道:“刚才好像骑着自行车出去了,等晚上小姑娘会在大院里骑着车显摆的,到时候你就能见着她了。”

-

邮递局除了寄信之外,还能寄包裹。

宁荞将拨浪鼓包得严严实实的,递给人家时,还检查了好几遍。

“寄的路途中会不会磕坏了?”宁荞问。

“这可不敢保证,毕竟路途远。不过拨浪鼓哪里都能买得到,何必特地从西城寄到安城去?”

刚才包装的时候,对方打听了一下,知道这生面孔是军区大院的。

军人同志的津贴普遍都高,尤其是军官级别的,根本就不差钱。但从军区往老家汇钱的多得很,特地买个拨浪鼓寄回去的,还真没见过。

“运费也不便宜,还不如别折腾呢。”对方说,“让他们自己供销社去买一个。”

拨浪鼓哪儿都有,但这是姑姑送的第一份礼物!

宁荞摇摇头:“那我再包一包。”

对方笑了:“不用了,里三层外三层,都包成这样了,应该不会磕碰。”

等到从邮递局出来,宁荞的心情特别好。

估算着嫂子怀孕的时间,等小侄子或小侄女出生,该是明年夏天的事。她回想那天的梦,想要知道原剧情中,在嫂子产后,她有没有回安城探望,但不论如何绞尽脑汁,都毫无头绪。

原剧情果然是最没用的东西,只会给她增添多余的心理负担。

照理来说,只要她能克服晕船的毛病,肯定是回去了的。

宁荞没有再细想,心中有了新的期待。

期待着明年夏天,和小宝宝的见面。

这一趟来海岛,路途颠簸,下船还病了好几天,宁荞完全打消近期回老家的念头。此时,为了给明年的回程做准备,她决定养好自己的身子。

此时她骑着车回家,打算好好睡一个回笼觉。

骑回自家小院,锁车的时候,宁荞余光察觉到有人在看自己。

苏青时淡淡地扫她一眼,漫不经心道:“外人进不来军区大院,还锁车?”

苏青时本意是想要嘲笑宁荞没见过世面。

毕竟小姑娘锁车时认真的表情,再次刺痛她。一辆自行车而已,整个大院的人都已经知道她父亲兄长够疼她的了,现在出出入入还要锁起来,至于吗?军区大院又没人偷车。

“对啊。”宁荞自然地抬起头,笑吟吟道,“防着你呢。”

苏青时压根没想到她会这么说,怔了一下。

下一刻,宁荞重新打开车锁,喃喃自语:“不对呀,防着她不能停小院,还是停车棚安全。”

一阵风似的,江营长的新媳妇又蹬着她的自行车骑远了。

-

从自行车棚出来,宁荞看见公示牌前一群家属排着队。

是国防施工小组的同志在点名。

“孙桂。”

“到!”

“潘玲玲。”

“到!”

“金爱娣。”

“到!”

大院里的大事小事,宁荞多多少少都有所耳闻,尤其是这两天公示牌上贴的招工信息,所有人都在讨论。

不过这事与她无关,看着一长溜的队伍,她没有过多停留,转身就走。

“宁荞。”施工任务队的组长念到最后一张报名表,“宁荞?”

迟迟没人喊回应,他不耐烦了:“啧,宁荞同志在哪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