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百零一章 赌王(第2/3页)

其他哥姐最次也有近千万身家。

一众哥姐能有今天,邱成国无疑是最大的功臣,当时他从米国回来,不仅仅资助了哥哥姐姐们一笔创业资金,还以他的见识与聪明才智,为哥哥姐姐们指明了创业之路。

这二三十年来,也不是个个哥姐创业都成功了,也有创业成败的,但他们兄妹团结,在创业失败后,很快就在其他兄妹的帮助下东山再起。

有如此得天独厚的机会,邱家兄妹想不成功都难。

毕竟,普通人创业,最大的难点就是缺乏创业资金,很多人不知道要耗费多少年,才能凑到一笔创业资金。

一旦失败,那就一朝回到解放前,再想凑到第二笔创业资金,那又是不知道多少年后的事,可以说是没有试错成本,要么成功,要么失败。

像邱家兄妹这样,错了一次,在总结好经验,吸取失败的教训后,马上又可以开始第二次创业,拥有这么好的条件,除非实在是烂泥扶不上墙,否则成功那是必然的。

在与亲人们热情的打过招呼后,邱成国一家三口便分别坐上亲人们的豪华轿车,朝某个知名餐厅赶去。

一个小时后。

某餐厅的一个大包厢里,邱家几十人分成四桌就坐。

一桌是邱成国五兄弟与三个姐夫,一桌是邱成国的老婆与四个嫂子和三个姐姐,还有一桌是邱忆南与一众堂兄妹,剩下一桌则是邱家二代媳妇与邱家第三代。

在邱成国这一桌,邱大哥问道:“老八,你回来之前打电话说,这次是回老家养老,不再去米国了,这事是不是真的?”

邱成国点头道:“当然是真的,去米国那边赚钱可以,但养老肯定是哪里也比不上老家,那毕竟是我成长的地方。”

邱二哥道:“回来好,我们兄妹几个都在省城这里发展,隔三差五的就可以聚一聚,唯独老八你在米国,想聚一次都挺麻烦的。

现在你回来了,以后咱们兄妹八个聚会就能团团圆圆的了。”

邱成国道:“其实我几年前就想回来了,不过那时候忆南正处于创业初期,我自然得留下来帮他盯着点,再加上处理米国那边的不动产也需要些时间,这一拖就拖到了现在。”

邱三姐夫开玩笑道:“恐怕还得再加上一条,那就是舍不得放弃你那一手出神入化的牌技,在米国那边你可以尽情发挥,回国之后再想玩这么刺激的扑克牌,就得飞澳门才行了。”

邱四哥笑着接话道:“这是肯定的,要是我有老八这牌技,我也舍不得回来,待在米国那边捡钱不也很快乐嘛!”

此话一出,众人纷纷赞同。

对于邱成国,他们当哥哥与当姐夫的,那真是佩服得五体投地。

邱成国的发家史,说起来真的挺传奇的。

因为家里兄妹多,小时候家里是真的穷,吃了上顿愁下顿的那种,身处在这种家庭,邱成国知道读书才是唯一的出路,便努力的学习。

功夫不负有心人,在中米两国建交的大背景下,邱成国凭借其优异的成绩,争取到了“交换生”去米国读书的机会。

等去到米国后,才深知当时中米两国的经济差距有多大。

邱成国一边读书,一边在那边的一家养老院打零工,每个月能够拿到足足400美元的工资。

要知道,那可是七八十年代啊!

别说是一个月400美元了,对于我国的农村人来说,一个月辛辛苦苦的干下来,能有两张大团结的收入,就已经是一件值得开心的事情了。

也就是说,邱成国打一个月的零工,收入就比他父母在家辛辛苦苦干上几年赚得还多,由此可见两地的差距有多大了。

这份收入,让初到米国的邱成国无比振奋,然后工作起来也更加努力负责,不断得到升职加薪。

一段时间后,邱成国的收入增加了快两倍。

在摆脱贫困之后,邱成国不甘心一辈子打工,他也想创业当老板。

于是在大三那年,二十几岁的邱成国毅然地选择了辍学,也辞掉了养老院的工作,开始去餐馆中打工,为开餐馆积累经验。

邱成国从一家餐馆的洗碗工开始干起,因为人勤奋踏实又爱学习,所以没用几年,他便成为了这家餐馆的全能大厨。

在积累了一定的经验后,时间也来到了八十年代后期,邱成国这才下定决心出去单干,开了一家餐馆,取名“中国味道”。

有了自己的小店后,邱成国更是干劲满满,几乎是全年无休,虽然他是餐馆的老板,但是炒菜、外卖、跑堂,他都会参与。

这个时候的他,根本没想过在米国定居,他只想赶紧挣大钱,然后风风光光的回老家。

然而,人生的际遇真的很难说,在八十年代末的某一天,他送外卖到一家扑克俱乐部,然后彻底改变了他的人生轨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