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9章 酒兴正酣(第2/4页)

“混小子!你当心腹是这么好当的!”高远一看这儿子手就痒,“怪不得不是当主将的料,跟你妹子好生学学。”

“太子真正的心腹是那五千人,四军都只要各司其职,苡糀维持原状,彼此牵制,就是殿下最想看到的,他不希望天平倾斜。”高瑜说。

“正是,”高远突然一拍脑袋,“日头都落了,你娘说了今日要回府吃饭呢!”

高瑜高达蹭地站起来,齐声喊:“你不早说!”

三人嘻嘻哈哈地跳下了礁石,往那炊烟处去了。

身后海平面早已将落日吞吃殆尽,再张口一吐,散作漫天星光,倒垂入海里,粼粼闪闪,天地全是星芒。

…………

数千里外的京城。

星星都被盛在了一只扁扁小小的瓷缸里,里头飘着几片萍钱,底下藏着一尾红色的小鱼,就指头那么长,安安静静地藏在萍钱下。

偶尔动一动,就荡碎了一缸的星子。

“太漂亮了,”司绒在庭院里看鱼,听到身后的脚步声,说,“我在阿悍尔就想养这样一条鱼,刨了无数的水泽,都没有找到红色的。”

“好好养着,这鱼容易死。”两人今夜要赴一场宴,封暄给她罩上披风,不紧不慢地吐一句。

“真的吗?”司绒回头问他,那双眼里都是真诚的发问。

“真的,横竖我不会帮你养,你自个儿看紧点。”封暄说得正经。

司绒偏头瞧她,半张脸被毛领簇拥着,只露点儿隐约的笑意,在夜色下迎光,晃出来的涟漪勾住了封暄的眼睛。

我得看紧我的鱼,所以最好一步也别离开北昭,你不就这个意思。司绒没说出口,但那意思都盛在眼睛里了,显得意犹未尽,远比话语的杀伤力要大。

封暄捏住她的后颈往前走:“徐大人的宴席在京里堪称一绝,今年还未曾亲手操办过,今日沾了公主的光,还是快走吧。”

九山在身后捧祖宗似的把这尾小红鱼捧进了屋里。

*

司绒额头上的伤早就好了。

在这段日子里,阿悍尔的战事接近尾声,只余一小股流兵,司绒心里悬的石头落下了一块。

她在给阿爹的信中,阐述了谈和及榷场两件事,封暄和各部也草拟了条约和款项,派人送往阿悍尔,递交给赤睦大汗。

这是一个给司绒的信号。封暄选了第二条路,他在搭建让司绒妥善安放感情的堡垒。

这是一个北昭和阿悍尔交好的信号。这些条约和款项代表着两方正式破冰,等赤睦大汗的回信到京城,就是两方友好往来的开始。

榷场一事虽才见雏形,地点定在边境八里廊,在条约款项定下之前,封暄已经派了工匠和军队前往整饬,修屋建舍,建起墙垣。

京里渐渐闻到风向,不论前边儿阿悍尔的战事怎么在京里搅得流言漫天,但此刻都被这点儿风向压没了。

一时之间,京城内有门路的都动起来了。

阿悍尔是什么地方?在八里廊开设榷场意味着什么?

撇开那些朝廷管制的铜矿金矿、马匹、军用物资,就是阿悍尔的牛羊皮货、药材珠玉,北昭的茶叶布帛、瓷器粮食,这些买卖能沾一手那就是数不尽的荣华富贵。

第一口红利谁不想吃。

连司绒都收了两筐拜帖。

“他们要上哪儿拜访我?镜园吗?吓死他们。”马车已经快要驶达徐府,司绒撩着车帘往外头看。

今晚的宴席就是因为八里廊榷场工事进入收尾,由礼部徐清弦牵头,几位参与阿悍尔谈和之事的核心重臣都收到了帖子。阿悍尔这边,本是请了司绒与大伽正,大伽正自来不爱出席这类宴会,带着小崽和易星往京外采风去了,还没回云顶山庄。

“你这两日出门叫人堵了?”封暄理了理袍角。

“那倒没有,正经人,去的都是正经地儿,”司绒回头笑,“殿下该下车了,叫人看了我们从一辆马车上下来,这多不合适。”

“哪里不合适?”封暄把扳指套好了,偏头睨她。

“怕……”司绒挨近他,“坏了殿下清誉。”

好,调戏他。封暄凌空指她一记,那意思是秋后算账。

两人一前一后地下了马车。

徐府坐落在虹襄河畔,梅花坞中。

屋宅脱离豪奢,清幽雅致,徐夫人爱花善谈,宴开之前引着司绒赏花。

花园里悬着柿子灯,西溪梅还未开,遒劲古朴的枝条盘旋往上,万寿芙蓉疏密摆放,间以秋菊辅之,宝相花密密叠叠,宛如一捧粉紫烟霞。

而宝相花旁,是……

“司绒。”

她不知不觉走近,那花盆里种的确实是阿悍尔的司绒花,花瓣火红瑰丽,花蕊处点点碎金色,花瓣的颜色由浅至深向外渐变,最外沿呈现晕紫,是还未盛放的司绒花。

“正是,”徐夫人知道司绒公主的名字由此花而来,她不直呼这花的名字,指着这硕大的花盆,道,“此花根茎细长,寻常花盆养不下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