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1章 凶(第2/3页)

“殿下才是我的灵丹妙药,”司绒毫无所觉,或许是身上的外袍隔绝了夜风,让她感觉到温暖,化掉了她一点点防备,所以她试着探出了一点点触角,把心里的实话放了出来,“殿下哪里都好,就是心心念念想着打阿悍尔,打打杀杀多没意思,我们分明可以玩到一起。”

“这话等青云军过境再说。”他不为所动,手指头僵着,还在动与不动之间徘徊不定,他想,如果她再一次碰到他,他就牵回去,让她安分点。

“那就迟了。”司绒的触角被刺到了,她迅速地收了回来,深埋进土里,这耗掉了她为数不多的勇敢,真正的,属于司绒的勇敢。

作为阿悍尔公主,她无坚不摧。

作为司绒,她是个走在深宵旷野里的胆小鬼。

说到这个话题,气氛便冷下来,这是两人间无解的死局。

封暄偏头,在沉静里凝视她,看她眉敛眸低,唇线紧抿,在越发昏暗的光线里迅速黯淡下去,在曲折回环的阴影里模糊不清。

“殿下先走,我要去看看弘襄。”她在洞门旁停下脚步,欲言又止地看他,他总不会要押着她回镜园吧。

“孤送你过去。”他声音冷淡,指一下廊檐,吴宅简朴,没有三步一盏的宫灯,他记得她惧黑。

司绒拒绝了,客气地说:“这怎么好意思,喊一声稚山就来了。”

她还把外衫脱了下来,递回去给他,转身往左侧廊下走。

封暄抬了抬手,袖子底下的五指仍然是微张的,手臂上挂了两件衣裳,都有她的味道,一件凉透了,一件尚且温热,叠在一起,很有些分量。

他注视着司绒进了屋,才转身离开。

司绒不知道。

老蒙却傻了眼,目送太子殿下上马时,清楚地从他马上披挂的外袍底下瞅见了一角红色,娘欸,这不是司绒公主穿进去的吗,还真有点风月事啊。

封暄翻身上马,马蹄踏碎红枫,融进了山林夜色里。

一夜过后,湿泥还未干,封暄又策着马从龙栖山主峰回到镜园。

他解着微湿的披风,鬓眉沾了山间雾雨,显得五官寒冽,没回屋更衣,下马就快步往膳厅走,把披风抛给九山:“什么时辰了?”

九山不敢直视殿下,有些踌躇:“巳时中了。”

今日早朝急议,耽搁了些时辰,他踏步迈入膳厅时微一顿足,看着空无一人的膳桌,说:“公主已经用完早膳了?”

九山偷瞥了眼殿下:“公主今早没来。”

没来。

封暄没说什么,沉默地坐了下来。

因为他拒绝了她抛来的友好枝,所以她也拒绝他,这拒绝从大枫林里的外袍一直延伸到了镜园的膳桌,在无声无息里,战鼓雷鸣,谁先低头,谁就要被敲断一截傲骨。

第二日。

九山小心翼翼地推开膳厅门,这回什么也不必说,殿下也不再问了,公主又没来。

热闹过后的冷清最难忍受。

她真是个瘾。

*

秋意渐深。

阿悍尔西北,定风关的朔风骤然刮起,军旗猎猎,先响起的是犬吠,塔塔尔部和仇山部从枯野中冲出来,持着钢刀与长|枪,在定风关打响了第一战。

句桑率着六万阿悍尔战士回防反攻,他不善言辞,沉默温厚,从未与谁红过脸,连稚山都不说他是刀,而说他是一面厚盾。

当战鼓响起时,句桑站在老树霜皮旁,心跳几乎与战鼓同频率,他遥遥望着北昭的方向,望着山南海域的方向,望着身后连绵不绝的草野,那都是他深爱的家人。

他低下了身,把手伸进草丛里,感受到了阿悍尔的脉搏。

再站起来时,拿起了刀,翻身上马。

骑士归来。

战!

*

北昭吹不到战场的朔风,连消息也要七日才到。

报平安的书信里,寥寥几行字,就盖掉了无数的鲜血与厮杀,司绒把它们叠在枕头底下,数日睡不好一个安稳觉。

司绒在北昭,打的是另一场没有硝烟的战争,且只能赢,不能输。

她已经推了几日和太子的早膳,他的眼睛实在太利,又善于在言辞间挖凿线索,稍微答得不对就会被他看出端倪来。

太子也没说什么,两人自大枫林那夜后,就保持在了一个微妙的距离里,身处同一个镜园,在刻意的躲避里连面也见不到。

司绒不会去找他,也不会任由距离继续拉大,她要让封暄迈出这一步,才有主动权。

又过了两日,司绒出门,赴一场茶会。

是长公主给她下的帖子,看来丹山马场那日的风波已经定案了。

茶会设在铃铛湖心的水台上,请的都是些高门贵女,远有湖光山色,近有小鸥剪秋纱,滃滃翳翳,景致尤畅。

司绒第一次出席这种茶会,和端肃的宫宴不同,四周香环云鬓,乌乌袅袅,谁说话都是柔声细语的,见人先露三分笑,实在是处了不得的温柔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