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03章 昊周求和(三合一)(第6/6页)

在泰兰收到消息,折返回到了昊周都城的当日,朝堂之上,已经出现了向大徽求和的声音。

昊周大徽开战近二十年,几乎每一次都是昊周大获全胜。

而今,不过短暂的三个月之内,昊周就已经沦落到了要求和的地步。

这等事情,若非是亲自见到,只怕都不会有任何人相信。

但事实如此。

自那位大徽郡主出现后,昊周边疆频频陷入了劣势,而今损失这般惨重,有人会提议求和,是再正常不过。

可这个话几乎是一出,就遭到了整个朝堂的反对。

多年恩怨,昊周从未将大徽放在了眼中,如今因为暂时性的失利,就想要让他们求和,几乎是不可能的,昊周也还没有到了兵败如山倒的地步。

昊周内部有所争议,但最终的决断,始终掌握在了郁舜手中。

昊周以武治天下,朝堂内的官员,对于这位新帝,是格外信服的。

是以,当昊周向大徽求和的消息传出之后。

整个边疆之内都处于了一片震惊之中。

海城一战后,近十日内,边疆未再有任何的异动。

陆振国猜测,昊周应当要短暂地修整一二,再行出兵。

此前因为玉王镇的事情,昊周临时出兵,才导致了前次兵败,折损了十多万人的结果。

所以短时间内,他们有喘息的机会,昊周也有。

为此,他半刻都不曾松懈,日日都整合底下的将士进行练兵。

却没有料到,这十来日的时间,他们等来的,不是昊周再次来犯的消息,而是朝中传来了圣旨。

郁舜向京中递了求和的信,皇帝收到了信之后,欲召温月声回京,共商此事。

这是近二十年来,昊周第一次主动求和。

此事一经传出,整个边疆内外皆是震惊非常。

陆振国在收到了消息之后,几乎是想也不想地就赶往了城主府中,刚一入府,他便正面撞上了此番来传圣旨的高泉。

高泉是皇帝身边最大的内侍,皇帝将他派了出来,足以说明对于此番昊周求和之事的重视之意。

他进城主府,高泉正好离开。

陆振国看了眼高泉的马车,复才抬步进入了城主府中。

他刚一进去,便看到几乎温月声身边的所有将领都到了。

陆青淮还翻了个白眼道:“你再来晚一点,郡主都要被高泉接走了。”

陆振国都顾不上骂他,只忙问道:“皇上是何意,莫非真的想要跟昊周握手言和不成?”

他们在边疆驻守多年,跟昊周已经算得上是不死不休的状态,而且没有人比他们更清楚昊周的狼子野心。

如今答应求和,便是在给昊周喘息的机会,等到对方休养好了再行反扑,届时的场面,可就不会如同今日这般了。

忠勇侯道:“暂且不知,高公公只说命郡主回京商议。”

陆振国凝声道:“这如何能行?!”

所有的人皆是看向了他。

他却直接看向温月声:“郡主是军中统率,边疆战事能够连连取胜,皆是因着郡主坐镇的缘故,如今让郡主回京,主帅位置悬空,若昊周选在了此时反扑,战事失利,皇上当如何?”

“郡主,此事万万不可。”他沉声道:“如若一定要去,可以让陆青淮回去,您必须留在边疆。”

对于陆振国所言,陆青淮倒是难得的没有什么意见。

忠勇侯却是神色难看地道:“可若是此番郡主不回的话……便是抗旨不尊。”

无论是在边疆,还是何地,抗旨不尊都是重罪。

他不清楚昊周皇帝求和之事真假与否,但对方手段确实了得,只用了一封信,便能够将温月声置于两难境地。

如若今日她回去,昊周攻城时,她便是罪人。

如若她不回,抗旨这座大山压下来,尚且还不知会如何。

郁舜那一趟大徽,并非是白去的,至少他现在清楚地知道,在大徽境内,皇权就是根本。

温月声可以战无不胜,但她亦是要受制于皇权。

求和的事重大,他给出的条件足够丰厚,而远在京城不知边疆艰辛的皇室,是感受不到战场艰苦的。

“郡主可要回京?”忠勇侯看向了温月声。

温月声眼眸冷淡,静坐于桌案前,闻言淡声道:“回,自然要回。”

满场俱静,却听她道:“不仅是要回,且还要大张旗鼓地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