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70章 迁宫事诸妃积极劝说,都想出宫往儿子……(第3/4页)

真正的亲情不会因为称呼而改变甚至消散,适当守规矩对双方都好之类的话足说了盏茶时候。

且保证日后人前规规矩矩,人后姨母外甥,才让大外甥拿开捂着眼睛的袖子,露出笑成弯月的丹凤眼来。

上当两个字浮现在淑宁脑海。

‘骗子’胤禛却笑得开怀:“我就知道,姨母最疼我,断舍不得我伤心哭泣的。真好,自打外甥登基做了皇上以后,世上绝大部分人都变了,姨母还一如往昔。”

淑宁原还要略指责两句,可看到他那眼角细纹,满脸疲惫却又什么都说不出来。

只让他再怎么着,也千万记着顾及自己身体。身体安泰,才能有时间和精力完成心中所有的理想与抱负。否则的话,只能空余恨。

胤禛从善如流地点头:“好,外甥听姨母的。”

知道自家生母迟迟不肯迁宫的原因所在后,次日胤禛给她请安的时候就明确表示:“皇额娘不必顾虑,永和宫中不会再住进任何嫔妃。宫中所有陈设,都会保留原样。儿子也会嘱咐皇后,定时派人好生打扫养护。”

“这里就当成您的别宫,随您什么时候高兴就回来瞧瞧,住上一两晚,或者招待弟弟妹妹们。”

十四被晋容亲王,两个同母妹也都升级成为固伦公主。

如今也在给皇考举哀,倒是能常过来与太后请安。只不过十四那不着调的试图将她接到自己王府,两位公主一唱一和都在劝着她赶紧迁宫。竟是把三个都扔在麻袋里,硬摸不出一个贴心的来。

气得她每次都匆匆一见,接着就乏了,累了,各种理由撵人。

还得是自家亲妹子!

太后如是感叹,心里脑补了不少自家亲妹只为了自己不惜悍然对上皇上,各种据理力争。才硬是在应该属于皇帝后宫范围内,给自己抠出个永和宫来。

虽然事实与她所想相去甚远,可雍正哪能放弃给自家姨母搏好感的机会呢?

闻言忙笑:“皇额娘所言极是。自打皇考升遐,儿子又得忙着他老人家大殓,又得看着登基事宜。还有潜邸诸事、分封兄弟,尊封太妃们等,实在乏累已极,无暇深想。多亏了姨母提醒,儿子才醍醐灌顶。”

说着,他还给太后行礼道歉,言说自己过于疏忽。

日后皇额娘若有什么想法,可直接与儿子或者皇后说。但与国事无碍的,儿子都一定尽力满足。

太后虽为皇上生母,但毕竟自皇上生下来,就被抱进了承乾宫。

甚至在先皇后有妊之前,都未曾跟他透露过自己非其生母的事实。还在先帝的纵容之下,各种隔离她们母子接触。

以至于他们母子生疏多年。

连先皇后过世了,都得为防引起先帝忌惮而默契地保持距离。

因此上,太后便为圣母皇太后,在皇上和皇后面前也不大有底气的样子。今儿听皇上这么一说,哪能不喜出望外?

连说皇上和皇后孝顺已极,她再没有什么不满意的。

倒是皇上这眼瞅着都快进腊月了,还在席地寝苫。已经辛苦万分,就不必日日过来请安。稍后大行皇帝发引,也听诸臣劝告,莫再亲自相送了吧。

胤禛笑:“皇额娘放心,儿子虽然席地寝苫,但是姨母亲自找了皇贵太妃,给儿子那儿添了不少火盆,暖和着呢,再无风寒之虑。至于恭送皇考梓宫启行事,儿子却是一定要去的。当年曾祖母太皇太后发引,皇考亲自恭送。祖母皇太后发引时,皇考圣躬违和,兼有足疾,尚且亲送梓宫启行。儿子如今身体康健,又岂能安居宫中呢?”

所以不但要去,还得亲送梓宫至山陵。

太后面前雍正是这么说的,群臣劝阻时,他也是这么说的。

态度特别坚定,不允许任何人劝阻。

至此,他亲自送康熙往山陵的事情定了下来,太后迁宫的事情也定了下来。

一般来说,太后应居慈宁宫。

可当初太皇太后居慈宁,皇太后也就只好在宁寿宫落脚。先帝至孝,为了让嫡母住得舒心还特意翻建了宁寿宫。

这么些年来精心维护,使得宁寿宫在舒适性等上远超慈宁宫。

当然,帝后也表示,如今国库充裕。若母后选择慈宁宫的话,肯定也会按着您的意思好生修葺,达到您满意。

想起康熙临终那番训诫的太后连连摇头:“不必了,不必了,皇上跟皇后的孝心哀家领了。但国库虽丰盈,用银子地方也多。单那新疆与李氏之地,要好生治理起来就不知道得花多少银子。还有八旗生计、河道漕运、蒙古各部……”

一样样数过来,连她都不禁替大儿子愁得慌。

确实如淑宁所说,帝王虽好,但承担的压力、责任也不小。皇上才四十几岁的人,鬓边都微微见白,都不比五十多的妹夫年轻多少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