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34章 得胜还朝御驾亲迎,荣宠至极……(第3/4页)

提起这茬,康熙也不禁颔首:“此役,老九在银钱上的奉献确实不小。还有你,若不是你往江南,清理了江南官场,所得无数。又往广州,草创了海事衙门,给老九后续打下了良好的基础,他也不能这般顺利。所以说来说去,若论功劳的话,你也居功至伟。”

康熙这话倒是说得公正而又客观,而他也确实从此事开始注意到老四不仅仅能当一个贤王,还有成为贤皇的实力。

但胤禛又哪里敢接呢?

忙不得跪下:“皇阿玛过奖,就如阿大人所言,一切都是您的英明领导。当时,张伯行上奏言说海中有贼,其余人等都以为他在危言耸听。只有您心念百姓,秉持着宁可信其有不可信其无的想法派冠勇侯前去。当时朝野之间,可没少人说您大材小用。结果呢?”

“冠勇侯实在当世良才,不但带兵打仗有一套,还观察入微,以小见大。硬是在讨贼之外,发现两处巨大漏洞……”

胤禛夸表弟,夸老爹,各种滔滔不绝。

极力降低自己的存在感。

直让康熙似笑非笑地眯了眼:“你这小胆,可不像当初与朕坦言那时咯!怎么还越活越谨慎了呢?”

那越到最后,可不越得小心么?

不然行百里者半九十九,就栽在最后一步上,他可哪儿哭去!

当然想是那么想,实际上他却满脸谦虚:“哪有谨慎?儿子分明实话实说。此事原本就是冠勇侯体察入微,皇阿玛您心系百姓又知人善用,您二位所起到的作用才是至关重要,儿子不过锦上添花罢了。”

“此事若换任何一个兄弟前去,都能办得有过之而无不及。就如您所言,上位者最最重要的就是知人善用……”

再度夸奖自家阿玛跟表弟的同时,也表明自己不但有些能力,还知人善用。

仔细学习着些,以后也会是个合格的上位者。

听明白他这言外之意的康熙满意颔首,显然很满意他这恰到好处的分寸拿捏。

胤禛只如释重负,再次身临其境,明白什么叫做伴君如伴虎。

皇阿玛虽老,却半点都不糊涂。

实在是太不好应对。

不过也亏得他这份不糊涂,还知道为大清江山、祖宗基业着想。没有完全凭感情用事,否则的话,他可抵不过老二、老三,甚至同母弟老十四在他老人家面前都比自己更有存在感。

还有那几个不争不抢,只单纯乖巧孝顺的几个年幼弟弟们……

届时可个个都是威胁了。

哪能像现在这样,老八彻底灰心丧志、老三被皇阿玛抓了个正着之后。一切有竞争力的兄弟们失败的失败,躺平的躺平。

皇阿玛身边,渐渐的就只剩他这么一枝独秀。

就连此番谒陵、拜太庙、圆丘、奉先殿等,都时时带着他。让他在身边搀扶,跟着跪拜,当时群臣看他的目光就大为不同了。

这可比前头十四弟被赐皇上常服更有政治意义。

毕竟常服还可以说是父亲对儿子的疼爱,这诸多祭拜却更有立继承人的意思。若非如此,当年十三弟代皇阿玛祭拜泰山时,二哥也不会那么紧张,因此而深深忌惮十三啊!

因为此一战,宫中朝堂各种风起云涌。

淑宁却半点都不挂在心上,横竖大外甥政治敏感度超高。根本不用谁从旁指点,就能走出最恰当合适的路数。

一步一步脚踏实地,现在俨然已经是无冕太子。

只等康熙五十八年、五十九年、六十年、六十一年,一年一年熬过去。终究能千年古道走成河,多年媳妇熬成婆。

真正当家作主,让诸皇子跟满朝文武们都心悦诚服。再也不用都不经过礼部,自己就给自己王爵上加个正字,只为了彰显雍亲王得位之正。

她这一颗慈母心,可不就都挂在自家好大儿身上了吗?

从康熙五十四年到如今,整整一千多个日夜。无日不担心挂念,万般忧虑。如今好大儿终于凯旋而归,虽比预期的早了几年,难免还会踏进这夺嫡漩涡。

当额娘的,也暂时不想顾虑那么多。只盼着人能平平安安、全须全尾地回来。

结果盼啊盼,从中秋盼到了重阳,才终于盼到了好消息。

九月十三日,大军即将回京。

刚从遵化回来没两日,累得差点旧病复发的康熙不顾所有人反对,坚持亲自到城外十里亭迎接他的将星。

再没想到还能有这阵仗的虎威大惊,赶紧翻身下马规规矩矩跪下,当场给康熙来了一个热泪盈眶:“奴才何德何能,竟劳动圣驾远迎至此?”

康熙哈哈大笑,走上前去亲手把人扶起:“准噶尔几度造次,屡屡叩边。犯我大清疆土,无视我大清威严,劫掠我大清百姓,几成大清心腹之患。爱卿率军出征,阵斩策妄阿拉布坦,尽收其地又光复藏地。开疆拓土之余,兼有平叛之功,实在是我大清功臣,也是朕的福将啊!出城迎接至此有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