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06章 二废太子这简直就是让耗子守米仓,太……(第4/5页)

有争吵,就有分歧,有分歧就有裂痕。

再深刻的感情,也扛不住反复摩擦击打。更何况,那位爷已经被废了一次,心中未尝不充满愤懑呢?

郭络罗氏外在表现爽朗泼辣,实则也是个细心的。

极具洞察力。

她清楚地知道那句辛者库贱妇所出,素受制于妻对自家爷的打击到底有多重。私心想着,太子爷一定深恨皇上废太子诏书中那句生而克母,此等人古称不孝吧?

很多事情第一次千难万难,第二次却容易很多。

相信废太子也不在其外。

可他们夫妻所没有想到的是,处理了那几个太子党之后,康熙又给礼部尚书王掞加了文渊阁大学士,任督察院左督御史满笃为工部尚书。

众所周知,八阿哥除了在一废太子之时当了短暂一段内务府总管大臣之外,一直都在工部任职。

久而久之之下,已经将工部打造成了他大本营一般的存在。

而王掞,正是胤礽的老师之一,最坚定不过的太子党。

淑宁梦中,这老人家在康熙六十年的时候,还言词特别激烈地请求将太子放出来,复立为皇太子呢!

成与不成不说,光是这份忠心就知道他到底有多坚定维护胤礽。

如今皇上重用他,又派新的工部尚书来分胤襈地盘,这一消一打之间。可不正是玩了一手好平衡之术?

根本无意废太子!

参透了他这用意的胤襈脸色铁青,一脚踹翻了椅子。

郭络罗氏也咬牙,暗骂康熙偏心。

太子罪行昭昭,却一直被偏袒,被纵容。自家爷人品端方,颇受诸位大臣青睐。就被污为钻营,当亲阿玛的几度开口说儿子母家微贱。逼得她那婆婆痛苦自责,郁郁而终。

也使她家爷满腹才华,无用武之地。

皇上走哪儿带哪儿,处处被提防。

这不,皇上又奉皇太后往避暑,随行皇子之中太子与她们家爷又赫然在列。

八福晋郭络罗氏气苦,却还得耐着性子苦劝自家爷。使其平复心情,莫将任何情绪显露于脸上。只把忍着这把刀牢牢插在心头,静待时机。

托合齐会饮案尘埃落定,不是还有江南科考吗?

按着他们所掌握的资料,噶礼可是个太子党,而且此人惯贪。科举取仕历来是国之重事,但凡查出胤礽在其中有什么首尾,他都别想好。

然而,张鹏翮等人回奏上来的折子却言审查后显示,该将张伯行革职,噶礼降一级留任。

理由就是张伯行参噶礼索银五十万两实属虚说,江南一省举人能有多少钱?

所有人集体贿赂也达不到这个数字。

罪没审出来,倒是没少说噶礼虽不是个清官,但在地方也有功劳之语。

原本张伯行参奏噶礼那干系国家之语,竟是丝毫未审,到颇有为两边掩饰和解之意。康熙怒,直接打回去让他们重审。

再度呈上来的奏折,就提议将吴泌等人绞监候,秋后处决。副考官赵晋统考官王俞、方名都革职,其妻发烟瘴之地充军。

左必蕃所参奏直言虽属实,但他所取中的举人也革退了四名,所以也该革职。

这两度结果一出,可把康熙给气的,直接摔了手中朱笔:“混账东西!考试举人近士乃是为国家遴选人才,关系甚大。世祖章皇帝谕旨炳明。朕也为此事履有训诫,谕旨言辞也特别严厉。从前科场有此等弊案,都直接军法从事。现在那赵晋犯国法,与考试实收受贿赂暗通关节。”

“张鹏翮等人却并没有将他拿问严审,赵晋行止不端全国上下都知道。左必蕃昏庸已甚,被他玩弄于鼓掌之间。如今只以革去举人三四名之例,充军流放草率完结可还得了?”

康熙很是发了一通怒火之后,觉得这事儿再不可交给张鹏翮等人办理了。

赶紧又派了户部尚书穆和伦,工部尚书张廷枢前去再严加审理。急切之间,他都不让穆和伦等来请训了,直接带着满汉司官速行。

从他这个态度里边,穆和伦和张廷枢就知道,这案子最后不论查到哪个头上,都得据实已告了。

但是!

他们做梦也没想到,这小小的舞弊案,查来查去竟查到了太子身上。

这结果一呈上去,整个大清江山都得跟着地动山摇。

可若不呈,能像之前那几个般应付了事,企图大事化小。穆和伦跟张廷枢摸了摸自己的脑袋,想了想家中妻小。

最后决定据实以报。

咳咳。

为人臣子的嘛,就是要忠于皇命。尽心侦办,据实呈报,是他们为人臣子的本分。至于最后怎么处理,则是皇上的决定。

于是,还在奉皇太后在热河行宫避暑的康熙接到了太子除了结党营私之外的第二个震撼性消息。

贪腐!

且将手升到了国之基石的科举事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