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91章(第2/3页)

跟他一起混黑市的两个朋友,在盛景提出警告后就被抓了,被关了几天,还被批/斗。名声坏掉了,成天被村里人指指点点。

想起这个李建设就冒冷汗。

他可是要参加高考的人。要是因为混黑市被抓,他的政审肯定不过关。就算他学习再好也不能考大学,一辈子就完蛋了。

这事李建设感谢过盛景两回,此时他没再提起,继续道:“你既然要让人收瓜子、鸡蛋,又要让人联系人卖瓜子、鸡蛋,我觉得他最合适。你觉得呢?”

盛景有原主的记忆。这记忆平时是储备在脑子里的,如果自己没想这事,或没人提起,这些储备信息就不会出现在盛景脑子里。

这会儿李建设一提李鸣放的名字,盛景就想起来了。

李鸣放是李柱生的孙子,从小跟李建设就好得跟亲兄弟一般。他们一起上小学、初中、高中,后来又一起回村种地。

要不是高考恢复,以李柱生的能力,李鸣放有可能去读工农兵大学了。

因为是村里人,跟李建设又要好,原主跟李鸣放也有接触。

想想记忆里的李鸣放,盛景点头:“李鸣放倒是个好人选。”

这人性格跟李建设差不多,讲义气,头脑灵活。最重要的是他是李柱生的孙子,拉他入伙,就等于李家庄成为了他们的后盾。有李柱生打掩护,他们的生意就更安全了。

“李鸣放没参加高考吗?”盛景问道。

“嗨,别说了。”李建设摆手,“那小子聪明是聪明,却一门心思想挣钱,当初要不是他爷爷拿大棒子逼他,他连高中都不想读。本来他爷爷想等等机会,给他弄个工农兵大学名额的,结果就恢复高考了。”

一个公社每年就那么一两个工农兵大学名额,每个村都抢,李柱生再厉害也不能马上就替孙子抢到一个。所以就想等一两年。结果计划不如变化快。

“他两年高中都是混过来的,什么都没学到。现在恢复了高考,他也不想参加。为了这事,他爷爷、他爸打过他两回,他都不听。”李建设又道。

“那行。”盛景道,“你先回去跟李鸣放商量,最好让他跟李队长也打声招呼,获得李队长同意,否则李鸣放的一举一动可瞒不了那老头儿。”

李建设点头。

“我明天回一趟李家庄,到时候咱们再重新商量占比的事。李鸣放就只管收货。至于出货,你们不用操心。城里你们都不熟,到时候我另找地头熟的,而且会多找几个。”

本来盛景只想给收瓜子的人一份固定工资,或是给他一点差价的,但现在换成了李鸣放,她觉得可以拉他一起入伙,分给他点股份。

这时候城乡差异大,知道你是农村人,对方很有可能欺负你。所以盛景根本没想过让李建设和李鸣放卖货。

而且收货和卖货都是一批人,她这中间的加工者很容易被架空。哪怕李建设靠得住,李鸣放做久了也要起自己的小心思。

“你等会儿。”盛景起身,去了自己房间一趟。

回来后她递给李建设一份合同:“我草拟了一下合同,你们先看看,有什么再商议。”

盛景上辈子签过多少合同,她拟的这份合同字数不多,却把该写的都写进去了。不过各人占比她空了下来,没有写上去。

李建设看得又是满脸佩服。

这合同不光是拟,就是看他都是第一次看到。两人一起长大的,他妹就是比他能干,果然跟着他妹干是对的。

两人又商量了一下细节,看看了时间,李建设赶紧起身告辞:“快五点半了,我得赶紧回去,要不然天黑就不好走了。”

他是上午去看榜的,看了榜后回了家一趟,给父母和村里人报喜。然后匆匆扒了两口午饭,就跑来给盛景报喜。这会儿回家,就算他骑车快,也得七点才到家了。

“那我不留你了,你骑车慢点。”盛景起身送他。

走到门口,李建设忽然停住了脚步,低声问盛景:“做生意,你为什么不带方毅一起?”

盛景摇头:“他以后是要走仕途的,不能沾生意。”

“啊?”李建设瞪大了眼,随即又竖了个大拇指,“厉害。”

他还在为能当个老师而高兴,为赚点小钱而奔忙,人家就要去走仕途了。果然人跟人就是不一样。

“你如果想,你也能。”盛景道,“在学校努把力,分配的时候分到教育系统去,过上三五八年,也能混个科长当当。如果能干,当个教育局长也是有希望的;再能干点还可以去当个县长、市长。”

这是她建议李建设报师范学校的原因之一。

谁说读师范就一定得一辈子当老师了?多的是走仕途的。

“得了吧。”李建设赶紧摆手,“我不是那块料。其实我最喜欢的还是赚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