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87章(第2/2页)

赵盼儿今年二十岁,再过十几年三十多岁下岗。就算因为年轻她能重新找到工作,没准也要经历一番阵痛。上有老、下有小,忽然失去工作,那种压力可想而知。

站在不远处的陈坤听到盛景这话,眼睛一亮,赶紧凑过来道:“对对对。大学老师可不是普通老师,比当普通工人强多了。”

夏老太不服气地道:“又不是人人都能去做大学老师。哪能这么容易?”

盛景点头:“确实。不是人人能当大学老师的。这需要大学好,自己在学校也表现得十分出色。”

“但自古尊师重道,就算是到中学去当老师,也差不到哪里去。现在恢复高考了,家长们都重视教育,唯恐老师对自己的孩子不尽心,哪个对老师不是恭恭敬敬的?高考恢复了,也就意味着国家对教育会越来越重视,老师的福利待遇和社会地位也会越来越高。”

当然,八十年代流行一句话,那就是“造原子弹的不如卖茶叶蛋的”。老师那时候工资待遇确实比较低。胸口别着校牌去乘公车汽车,都能防小偷——小偷都不屑往穷酸的老师们口袋里伸手。

但到了一九八六年,《抢救中年知识分子》的提案引起了上头的注意,知识分子的待遇逐步提高;“有偿服务,自我改善”这八个字,也极大地调动了知识分子的积极性和创造性。不过最初那十几年知识分子工资不高是事实。

所以尽管盛景说的是事实,为防别人因为她这话选择当老师,她又解释道:“不过我劝我表哥填报师范院校,是因为师范院校录取分数线要比同级别的大学低,生活补助高。不全是老师这个职业本身的缘故。”

因为运动时老师几乎都被批/斗,老师的待遇也不高,这时候的师范院校并不受欢迎,录取的分数线比较低。不像后世,考公考编流行,师范院校录取的分数比同等级大学还高一点。

这时候虽然才早上八点,太阳已是火辣辣的了。

盛景说到这里连忙把大家往屋里让:“都进屋说话吧,外面热。”

“不了不了,我那儿还有一堆脏衣服要洗呢。”

“哈哈,我也是。”

李建设不是他们大杂院的人,听到说考上了大学,大家过来凑个热闹,但终究事不关已,闲事听听就完了。

夏老太太慑于盛河川的身份,也知道盛家祖孙俩都不是好说话的,并不欢迎她进门,而且刚刚她还被盛景怼了,这会儿她也讪讪离开,没有跟进屋里去。

倒是陈坤推了陈常凯一把:“小景是个有见识的。你去跟他们多说说话。”

于是除了李建设外,就剩了陈常凯、陈小娟兄妹俩跟着进了屋。

陈小娟还是那么八卦。

一进门她就压低声音道:“小景姐你还不知道吧?中杰哥今年考出来的时候,跟他奶奶说他考得特别好,肯定能考上。夏大妈喜得立刻买了一只鸡给中杰哥补身体。结果初选名单出来时,中杰哥没找到他的名字,回家就哭了,说上头肯定搞错了。夏大妈第二天就跑去教育局吵。”

这时代是人工改卷,还真有高考分数错漏的事发生。

盛景道:“如果真觉得搞错了,是可以申请查分数和试卷的呀。”

陈常凯跟夏中杰从小就不对付,闻言嗤笑一声:“什么呀?根本没搞错。夏中杰估分的时候我去问过他,他都不记得自己的答案是什么,他觉得考得好只是他的错觉,或干脆是哄家里人的。”

盛景就笑着摇头。

这确实是自视极高的夏中杰能干出来的事儿。

陈小娟又道:“立冬哥今年也没考好,听说作文写走题了,数学也有一道大题没做对。他初选都没过。为了这事,赵家母女这段时间都很不高兴。”

刚才赵盼儿也在水笼头那里洗东西呢,却没有跟大家一起来过来恭喜一声。

要是平常邻居就算了,毕竟李建设不是大杂院的人。不恭喜也没什么。

可去年盛景和方毅为了送她去医院生孩子,差点连自己高考都耽搁了。赵盼儿现在还这样,就让陈小娟瞧不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