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8章(第2/3页)

“对。”盛河川也在一旁道,“产权可得搞清楚了。”

这些他本来准备一会儿提醒盛景的,结果盛景自己就十分拎得清。盛河川满脸都是骄傲。

这样的孩子,十万人都挑不出一个。他是拣了大便宜了。

李建设也知道事情的严重性,小心地把盛景写着电话的纸条收好,对两人保证道:“盛爷爷、小景放心,我一定把话带到,让李队长把村里人的思想工作做通,完全没问题了,再让他给你打电话。”

他站了起来:“时间不早了,我得赶回去了。”

“你等会儿。”盛景跑进厨房,用油纸包了四个大肉包子,递给李建设,“你带着路上吃。”

“不用不用。”李建设连忙推辞。

如果盛河川不在,他可能还不跟他妹妹客气。可盛河川在,他就不好意思收了。

“拿着吧。你骑车过来又骑回去,为着小景的事都来回跑了两趟,可不能饿着肚子回家。”盛河川道。

李建设又推拒了两下,这才收了下来。

等他回到村里,天都快黑了。他直接去了李柱生家,把盛景的意思当成盛河川的意思跟李柱生说了一遍。

为了加重盛河川话的份量,他还特意把盛河川的身份跟李柱生说了一遍。

盛河川现在机械厂科长的份量一般,但他原先国家部委的领导身份份量就很足了。

李建设担心就算盛景考上了华清大学,在这些人眼里也只是一个小姑娘,说话的份量不足。

搬出盛河川来就不一样。村里人要不别卖,要是卖了回头又耍手段,欺负盛家祖孙是外乡人,那你就得掂量掂量人家盛老爷子的人脉。

盛河川的身份果然让李柱生对这事更为谨慎了一些。

李柱生虽只是一个村长。但李家庄临近皇城,他们这里以前还是皇城里某位实权亲王的庄子,他爹就是庄头。那见过的世面,面临的争斗,可不是一般人能比的。

那些犯了事的管事下人都被扔到庄子里来,牛鬼蛇神一大堆,这些人没准还能回去,处理起来就很费周章。

建国后这里改成了村子,李柱生的爹德高望重,仍然当选为村长。他也算是学了他爹几分本事,起码看人看事比一般人要强点。

李建设年轻,村里的事也不咋操心,他对现在的政策还不清楚。可李柱生却知道,村里那些住牛棚的,从去年起就大批量回城,而且大部分直接官复原位。

这些人当初下放的时候,李柱生就拿出当初他爹对待犯事管事的态度来对待他们。明面上威慑,私下里嘘寒问暖,反正恩威并施就对了。

如果这些人能回城,往后只要想起他们一点儿好,那就是造福子孙了;要是不能回城,让他们施展自身不凡的本事造福村子,他们村子也同样受益。他们完全没必要把人当成落水狗来使劲儿欺负。

以李柱生老道的目光,他从来不小瞧任何一个人。就看盛景当初跟李玉芬和盛国强脱离关系时签的那份声明书,他就十分看好盛景。更不用说现在盛景考上了华清大学。往后一定会是个人物。这样年轻又前程远大的人,只能交好,不能交恶。

就算没有盛河川,他也会谨慎对待此事。其实在他提议让盛景买王老太宅子的时候,就已经在脑子里替盛景把所有手续完善了。

户口没在村里,却在村里拥有私人宅院的有没有?有,而且大有人在。

那些农家出身的小子,有出息后出去工作了,户口也迁出去了。难道他们原先的宅子,他们爹妈留给他们的宅子,村里都收回去不给他们了?那不可能!

这些人的根还在村里,村里依然有他们的宅院。

这种情况,农村比比皆是。

不说远的,就说李柱生的儿子。三十多岁了才机缘巧合去学了开车,李柱生又替他运作了一番,现在在县里运输队开大货车,吃上了公家饭。

但分家的时候,李柱生仍然给他划了一块宅基地。他儿子一家老小都住进了县城,但他仍然在这块宅基地上建了房子,逢年过节都要回来住住。

那宅子的存在难道不合法?

盛景跟他们比,唯有一点,那就是她原先的户口就不在村里,她爹妈也不是李家庄的人——李玉芬嫁出去了就不算李家庄的人了。要是她是个男的,情况就会跟李柱生的儿子一样,仍属于李家庄的人。

所以盛景在李家庄没有根。她买下王老太的宅子,如果从根儿上论,就不大说得过去。

不过这个问题,李柱生自有解决的办法。

他对李建设道:“你放心。这件事我替她办得妥妥当当的,我会让村里人都按手印,同时也会办得让任何人都挑不出毛病。”

对于李柱生的人品和能力,李建设是完全信得过的。这是一个德高望重的老人,很能服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