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41章 朱厚照做好人(32)(第2/2页)

阿尔第一次走进去大同的城池,看得目不暇接。他看到有穿着铠甲的明军在大路两边维持秩序,他还看到大明商人身上穿的衣裳。他看到明人的屋子用瓦片和青砖造的,跟他们的毡房是完全不一样的。

少年对别人的青砖房子很感兴趣。

“先找住的地方。”阿莫大叔镇定地说,“我们大约在这里停留十日。”

十日是达延汗规定的期限,不管赚没赚到钱、能否换到物资,鞑靼部众人会在十日后离开大同。

私底下派出来的探子除外。

阿莫大叔会说汉语,阿尔也会说几句。他们很快找到住的地方,那是城西的一家驿馆,马厩很大,驿馆掌柜允许鞑靼部众人把马匹先寄养在这里。

阿尔带着自己打猎得来的毛皮,要头一个去集市上试水。

少年灵机一动:“阿莫大叔,先拿我的东西去换物资吧。若是我能换来好东西,你们再把马匹带出来。”

“行。”阿莫大叔认为这个主意不错。

谁知道明人藏着什么心眼呢?

阿尔来到大同府衙规定的集市时,正是中午的时分。太阳升得很高,有一家店铺里头的人尤其多,里里外外围了好几层人。

“借过,借过——”

少年说着有点口音的汉语,仗着自己长得瘦,很快挤进去人堆里头。当他看到铺子里卖的货物和价格的时候,双眼瞬间发亮!

“阿莫大叔,快过来,快过来呀——”

“欸,我在这里!”

“别推,后面的人不许推我!”

阿尔看到铺子的货架上摆满的全部是布料,有些是麻布,有些是棉布,还有一些是他说不上来材质的料子。他大胆地伸手去摸,布料的质地轻薄透气,做成夏衣最好。没等他问价格,铺子里的伙计指了指一张红底黑字的公告。

“蓝麻布、白麻布、褐麻布每匹一钱白银,棉麻布每匹二钱白银,细棉布每匹五钱白银。”

阿尔认得汉字,他看懂了公告上写的意思,最便宜的布料只要一钱白银就能换一匹?一两白银为十钱,岂不是一两银子能买十匹麻布?

按照父兄的说法,想要买到一匹布料,往日起码要给到两钱、三钱白银。

“阿莫大叔,这里的布好便宜!”阿尔惊喜地喊叫着,他这么一叫,被吸引过来的人更多了。

少年看着蜂拥而来的人,懊恼地锤了一下自己的脑袋。他把自己包袱里的狼皮和狐皮拿出来,问:“我拿这个能换你们的布吗?”

“客人,我们这里只收现钱。”伙计回答,“你可以去当铺把皮毛卖了,再拿银子来买布。”

阿尔身上值钱的是一条金链子,用金链子换麻布似乎有点蠢。他呆呆地站着铺子里面,所幸阿莫大叔很快赶到他的身边。大叔看到那么多布料,心中一喜,这正是族人们需要的东西。

“这里的麻布要一钱一匹?”阿莫大叔追问道,“能不能再便宜一些?”

店里的掌柜刚做成一单生意,回头说:“不能再便宜了,我们都是亏本卖的。东家带着小姨子跑了,我们没有办法,只能把积压的布料拿出来换工钱……”

这个剧本怎么那么熟悉呢?

蒙古人觉得万分新奇,这样的新闻真刺激啊。“布坊东家带着小姨子跑路、所以便宜兜售布料”的消息很快传遍了整个集市,许多部族的人本着“有羊毛不薅就是王八蛋”的心态,将铺子里的各色布料抢购一空。

阿尔让阿莫大叔在店里先选了一大堆麻布,等他去当铺换钱。他用猎来的皮毛换了足足十两银子,把钱交给布坊的管事,族人们把布料拉走。

少年看着自己换来的上百匹麻布,心里美滋滋的。他喋喋不休地说:“以后我还要来大同,这里的便宜真好占!”

他头一次出来做生意,真的成功啦!

当铺掌柜是锦衣卫的探子,他当日写信跟上级汇报:“……城中秩序尚好,无大乱。今日收得白狐皮一张、狼皮十张,折价十两白银。”

这是跟领导要经费的意思。

“可。”

一个月之后,最最最上级的锦堂老人回复:“批准用银,皮草上交。”

然后小张得了几身过冬的毛皮大衣。

萧靖是占了大便宜的美妙心态,他跟老婆讲起这事:“……不知道是哪个大傻子,这么好的皮毛只卖十两。果然开放大同是有好处的,那里的便宜真好占!”

作者有话说:

有引用达延汗和鞑靼部的资料。

关于鞑靼部的经济情况,有参考明朝《确议封贡事宜疏》:“北虏散处漠北,人不耕织,地无他产。虏中锅釜针线之日用,须藉中国铸造。紬锻绢布之色衣,惟恃抢掠”。还有部分资料:“衣用全无,毡裘不奈夏热”“生锅破坏,百计补漏之,不得已至以皮贮水煮肉为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