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80章 赵祯无遗憾(93)(第2/3页)

“好大的烟尘!”

“大人,是不是援军到了?”

身边的属官惊喜地大呼出声,高士尧揉了揉眼睛,喜极而泣。远方动静越来越大,是马蹄践踏卷起的尘埃,形成的风能迷住人的眼睛。数万叛军对于高士尧来说是很多,可是对于狄青的二十万大军来说,意味着优势。

敌方比我方的兵马要少!

叛军仓皇逃出广州,广州之围被解,狄青下令在原地休整。不是他不想打,而是大军日夜兼程,一来人困马乏,二来不适应岭南的天气,已经出现水土不服的病症。

这见鬼的天气,明明是过了中秋,空气十分潮热。路上下了好几场暴雨,又有台风,压得人时常喘不过气。

狄青拿出皇帝给的药方,道:“这是方子,高都巡检速速去筹备药材。”

藿香、紫苏叶、茯苓、生姜等物,都不是太昂贵的药材。熬出来的汤是简易版藿香正气水,能缓解北方将士水土不服的情况。

“小的领命。”

高士尧见着狄青,两眼发光,跟见着活菩萨似的。感激这位大人及时救援,救他一命!

他一个七品官,没有领兵的才能,看见叛军两腿发软。他听闻这位狄将军被皇帝任命为征南节度使,打过西夏,人家还是当朝的驸马!

高士尧拍着马屁:“有节度使领兵,我看叛首伏诛的日子不远了。”

“等休整几日再说。”狄青不急着领兵,他希望其余州府的官员别太蠢。像高士尧这样关紧城门的人,不说聪明,绝对能保命、保名声。

叫四肢不勤的人去迎战,死了,自己倒霉。被俘,那还不如被人砍死,好歹能落个烈士牺牲的名头。若是不死,弃城逃跑之人……

恐怕九族跟着一块儿倒霉。

一方长官有没有军事才能,不是纸上谈兵那么轻松。是骡子是马,等兵临城下的时候就知道了。

英州(广东英德一带)知州苏缄在道路上布置巨木和石头作为障碍,叛军绕路,改道去攻打连州、贺州。贺州长官守住城池,叛军折返攻打西边的昭州。昭州知州柳应辰弃城逃跑,这是叛军围困广州之后首次胜利。

“真是无能之人!”

狄青得到消息,没想到昭州的官员如此没用。他派德顺军知军杨文广(北宋名将杨延昭之子,为戏剧故事《杨家将》中杨宗保之子的原型)为先锋,领着状态好的精兵往西追击叛军。

杨文广曾效力于范仲淹麾下,其人有军事才能。他与叛军激战多日,宋军伤亡惨重的同时,杀得侬智高退回邕州。眼看着叛军呈现颓势,大军砍下侬智高的头颅指日可待!

狄青万万没想到,这个时候还能有人抢人头。

你抢就抢吧,抢赢了,对朝廷而言是好事。谁知那些蠢货抢不赢,倒折了兵马进去。

广西钤辖(钤辖,宋代武官名)陈曙趁狄青的大军未到,擅自率领八千步兵攻打叛军,大败,诸位官员皆逃跑。

狄青遥看着逃过来的残兵败将,脸色很臭,十分愤怒。他听得陈曙和他的部下大喊救命,上前一步,然后——

他大呼:“传我军令,诸将不得妄自与敌军接战!钤辖陈曙、殿直袁用等人临阵叛逃,推出军门斩首,死罪!”

将在外,连皇帝老子都管不了他!在狄青看来,死战并不可惜,逃生怕死的人不配成为一名军人!

这位征南节度使背靠皇帝,说一不二,营中没有一个人不害怕他的。陈曙等人被处死,狄青不认为自己做错。

若人人都逃了,谁来保家卫国?

狄青在攻打侬智高之前,在军中设祭坛拜神。他拿出占卜的结果,告诉诸将:“当年我大败李元昊,便是这样的卦象。卦象预示,侬智高活不了多久。”

将士们将信将疑,一时间士气恢复不少。

侬智高的斥候回报,说狄青一直在休整。侬智高信以为真,以为狄青只会逃避、不擅长打仗。很快过完年,还有几日就是正月十五上元节,宋军军营里来了一帮妇人,张灯结彩,说是鲁国长公主千里迢迢要来探望驸马。

得知消息,侬智高嗤笑道:“这位公主是没见过男人不成?赶着来过节?”

上元节是情人相会的日子。

侬智高想起来了,领兵的狄青还是皇帝的妹夫,想来是个酒囊饭袋,全靠公主上位,没有真本事的。另一边,志冲带来大批的粮草和肉食,娘子军的队伍越发庞大。女人们烧火做饭,整个军营里都是饭菜的香味。

很有过节的氛围。

“有点破釜沉舟的意思。”志冲站在丈夫的身边,眨了眨眼睛。

狄青领悟到了,公主用的是西楚霸王的法子。他戴着面具,无声地笑了一下,娘子的想法与他不谋而合。

都说小别胜新婚,这上元节相会,当然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