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30章 赵祯无遗憾(49)(第2/3页)

此事后来传出去,谣言越传越不像话,竟然变成“公主力能扛鼎”,导致东京无男子敢求娶。再后来,鲁国长公主带兵的时候,朝中反对的人不多。

公主力气好大。

公主她好凶的。

小心公主揍你。

弓箭一时半会儿拿不到手,志冲带着狄青在城里采购。骏马、鞍鞯、辔头都买好了,他们最后才去的关王庙。

公主跪坐在蒲团上,闭着眼睛诚心祈祷:“信女赵志冲求关王保佑我的好友狄青,保佑他武艺精进,所向无敌。”

等她睁开眼睛的时候,却把屈刀拿出来。得亏今日没几个香客,旁边没有人被吓到。

“小青,你耍几遍刀给关王看看,让他记住你,也好指点你。我看书里说,关王的大刀耍得特别厉害。”

“啊?”

狄青寻思,他岂不是在关公面前耍大刀?

可是志冲在想,全国同名同姓的人何其多,她求关王保佑狄青,总得让神仙记得是这个“狄青”。狄青无奈地笑了一下,他胡乱在寺庙外面的空地耍两回大刀,动作有力,打得浑身冒汗。

然后公主把他的屈刀取来,一脸虔诚地摆到佛桌上。这把刀那么长,太占地方了。要不是她给的香油钱足够多,庙里法师的脸能黑成锅底。

“小青,我请关王给你的刀开开光啊。”

“……开光?”

“就是让关王给你的刀加持法力,用起来的时候更有力量。”

“……行吧。”

狄青抬头望天,看来他得变得更迷信一些。

万一他哪天要融入这个家。

他跟关王庙的法师买了一副占卜的工具,果然老和尚送他们离开的时候,笑起来和蔼多了。

==

欧阳修特意请假一日,在城中买了许多药材和急救药,送去给范仲淹。他和老范是朋友,他不能劝皇帝改变心意,收回贬谪的旨意。

这是他少数能做到的,帮助希文的事情了。

他先递上帖子,带着夫人杨氏一道过去拜访范家。杨氏是一个识大体的人,买药材花了家里不少积蓄,她没有反对。

她读过不少书,懂得许多道理。她也敬佩范先生的人品,心意和欧阳修一般无二。

“欧阳叔叔,你来了?”

开门的是范仲淹的大儿子范纯祐,小孩的眼睛红红的,大概是有哭过。但是小孩懂事,见到有客人过来,憋出来一个笑脸。

“不想笑就不用笑。”欧阳修伸手摸了摸小孩的头顶,“你爹爹的事情,我很抱歉,帮不上他。”

“永叔,我不怪你,这是我自己选择的路。”

范仲淹站着长子的身后,他知道自己在做什么,这是陛下计划中的一部分。陛下为了保护他,同时不引起元昊的警惕心,故意找了缘由将他贬官。

这个中年男人看起来消瘦一些,神色有些憔悴。但是他言辞间从未有对朝廷、对皇帝的埋怨。

范仲淹:这几天节食,装得我好辛苦。

欧阳修:希文遭此大祸,内心肯定十分煎熬。

欧阳修递上自己买的药,他受学生小张启发,真买了一些黄连。他重金问药房大夫买了几个常见的方子,黄连用的好是一味好药,内服清热,外用治湿疹。

他问:“此行西去,希文有什么打算?”

“我自己一个人去吧,不要连累李氏和三个孩子。”范仲淹说,“他们几个在东京生活,还要劳烦永叔和弟妹多加照顾。”

老范忠君不假,但他也不是蠢人。他自己去西北受苦就行,没必要把一家子全搭上去。

“没问题,嫂嫂和三个侄儿的事情,我和娘子都会尽心。”欧阳修看向妻子,杨氏微微颔首。

欧阳修问过范家三子的功课,长子范纯祐原是范仲淹亲自开蒙的。范仲淹要去赴任,孩子的功课定要耽误下来。次子范纯仁和三子范纯礼年岁不小,也该开始读书。

欧阳修见才心喜,盛情邀请道:“如果希文信得过的话,纯祐几个不如去我家读书,我给他们启蒙。”

“永叔的才学如果还不算好,那何人算好。”范仲淹欣然答应,欧阳修科举成绩比他好多了。对于小儿启蒙而言,这样的名师可遇不可求。

==

几日后,张小娘子背着书包去上课,她进门就叫先生,又跟师娘打了招呼。

她瞧着自己的座位旁边多了三张小案,疑惑道:“那是谁的?”

“是你三位师弟的。”欧阳修谆谆教诲,“嫣儿身为师姐,切莫学习懈怠,让师弟们后来追上。”

“我一定会努力学的!”

小张信心满满,丝毫不知道自己即将掉进去一个大坑。

她的大师弟,天才儿童,经典文章过目不忘。

她的二师弟,天才儿童,阅读理解高分考生。

她的三师弟,倒是没有前两位师弟那么天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