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27章 赵祯无遗憾(46)(第2/2页)

原来这个皇帝不是昏君,他识得自己这样的人才!

张员被哄得飘飘然,他一时心潮澎湃,竟然想砍下赵元昊的头颅为自己的前程铺路。陛下暗中示意他,朝中即将往西部调兵遣将,让他早作准备。

“今年有一员小将,名叫狄青。朕安排你当狄青的军师,他向来不爱抢功,等大军立下战功,定然有先生的一份功劳。”

张员点头,很满意这个安排。若是军中主将好大喜功,其实最倒霉的是军师幕僚之类的人物。因为功劳不是他的,背锅却可以给他背。

他彻底被皇帝收复,感激道:“臣遵旨。”

“还有一件事,你举报陈斐仁的那个案子,朕不愿意牵扯到鲁国长公主。”萧靖说,“你状告他,朕命人将你的口供改了两句,改为陈斐仁欲求娶城中一富户之女,此女有万金陪嫁。陈斐仁贪图女方嫁妆,企图将亲子充作嗣子,暗中过继,蚕食女方家产。”

“朕的意思,你懂吗?”

“臣懂。”张员明白,皇帝这是要他咬死陈斐仁。

这事儿简单!

很快,陈斐仁被缉拿,开封府开堂审理此案。原告张员与被告陈斐仁之间没有纠纷,要说唯一的关系——

大概是他们同考过今年的科举,一个殿试挂了,一个没挂。

张员身为挂了的落榜考生,居然有胆子状告前二十名的进士老爷。他挺直腰板,说话那叫一个底气足,仿佛只是见义勇为的热心市民。作为新闻,这件案子很快在东京传得沸沸扬扬,许多人都议论起来。

“姓张的和女方家里毫无关系,居然敢告人,这真少见啊……”

“他那叫多管闲事。”

“你说他多管闲事,那是你蠢。张员这一下子名声大涨,据说连官家都知晓他这个人物。”

“你说那个姓陈的,好好的前程,被自己的贪心给毁了!”

陈家人作为重要人证,全家被带上公堂的时候,陈父陈母和两个孩子不知所措,大喊冤枉。秦氏猜到一星半点,她脸色煞白,早知道有这一日,当日她一定劝丈夫不要谋求什么富贵。

这下完了,什么都完了。

陈斐仁形容狼狈,穿着一身囚服,不明白自己为什么会被人告发。而且他明明记得,皇帝跟他说的是公主的婚事,缘何会变成“城中富户的女儿”?

“朕有一个朋友……”

对了,就是这个!

陈斐仁苦笑一下,他自以为聪明,却没想到聪明人何止他一个。皇帝没有把话说死,更没有挑明说公主的婚事。他聪明反被聪明误,妄想迎娶公主,走上人生巅峰。

状告他的张员也是一个聪明人,人家踩着他来扬名呢!

至于是谁唆使张员告他,陈斐仁不愿意细想。是薛家,还是他得罪过的仇家,或者是——

皇帝?

陈斐仁被判流放,与家人分离,到一个偏僻的地方做一名看管仓库的小吏。那里的日子过得艰苦,冬天很冷,他的十个手指头都冻伤,没办法握笔。主管骂他偷懒,他张了张嘴,还是不敢辩驳。

陈斐仁怕自己被主管派去管牲口,牲口棚又脏又臭,到处都是牛马的屎尿味。棚里四面漏风,日子比看仓库惨多了。

数年之后,他听闻朝中出了一个姓狄的将军,那个人娶了鲁国长公主。他又听闻鲁国长公主极爱重驸马,公主组建了一支娘子军,跟随狄将军南征北战,敢带着一群女人杀上昆仑关。

他的子女长大了,瑛哥在家书中写到,说想要成为“狄将军那样的英雄”。瑛哥是犯官之后,没有办法考科举,只能投身从军。这个孩子在手臂上刺青,投身水军,抗击海盗,兴许哪一日会没命。

陈斐仁很后悔自己害了儿子,他就这么一个儿子。

反观瑛哥不觉得自己的日子苦,他是一个很勇敢的小伙子,他在水军立下数次军功。他虽然出身不好,但是战绩传到东京,陛下按照功劳给他封了七品官。

瑛哥写信告知陈斐仁这个好消息,陈斐仁乐得多点了两个火盆取暖,盼着哪一日大官儿子接他回去。

火烧得旺旺的。

第二天,人没了。

作者有话说:

历史上的狄青,字汉臣,我脑洞大开,猜想他的偶像会不会是卫青呢。

张员(原名没记载,我编的张员),投靠西夏之后化名张元。历史上张元这个人在大宋怀才不遇,跑去西夏给李元昊出谋划策,坑杀宋军数万人。这个人在军事上有些才华的,帮助西夏军队大胜之后,写诗夸自己兼踩别人“夏竦何曾耸,韩琦未足奇。满川龙虎辇,犹自说兵机。”大宋这帮文官打仗确实不行,范仲淹还能扛两下,韩琦打仗很冒进,结果被张元坑得好惨。

萧靖用权力为饵去吊着张元,叫张元去坑李元昊,应该是奏效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