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42章 高湛不荒唐(139)(第2/2页)

阿史那库头馋得咽了咽口水,追问道:“只是什么?”

“只是梅菜扣肉罐头,同样一斤的重量下,放了许多梅菜垫底,肉少一些,不划算。”

“哦,我们少买点这个梅菜扣肉便是。”

阿史那库头经过深思熟虑,最终决定团队每人买一罐午餐肉罐头、一罐梅菜扣肉罐头、两罐红烧肉罐头。他是头儿,可以多买一条裹满盐的咸火腿,跟随的下属皆无异议。

他看向领队的裴大,人家忙前忙后的,帮他们翻译沟通,最后什么都没买。

突厥人不由得生疑,问道:“大哥,你为什么不买啊?”

既然你讲得这里的东西很好吃,排队那么久,不买就吃亏了。

“哦,这是陛下的铺子,我入宫可以吃到同样的口味,不用买。”裴世矩笑起来特别得瑟,“虽然我不姓高,但半年后我要与永安公主成亲,我是陛下的半个儿子,陛下经常请我吃饭。我给您写一张请帖,到时候公主大婚,我请您来喝喜酒,嗯,记得带份子钱。”

阿史那库头:“……”

只要不炫耀,咱们能做好朋友。

突厥人惆怅地叹了一口气,难怪裴大年纪轻轻,能知道那么多关于大猪比奇的内幕消息。这家店是他老丈人开的,他不知道,谁会知道?

阿史那库头本来想把给大逻便教书的裴夫子掠走,如今看来,是行不通了。裴夫子不但学问好,更是皇帝的亲家,他动不得。他要是敢把裴讷之劫走,齐国的军队肯定会打过来,把裴夫子抢回去的。

齐国皇帝丢不起这个脸。

突厥人不会冒这种风险。

裴世矩不知道,自己无形中化解老裴一次危机。

逛完肉食店,少年摇着小红旗,带这一群突厥人去城外的般若寺。般若全称“般若波罗蜜多”,有智慧之意,邺城附近的般若寺香火鼎盛,好多游人都来拜佛,以求心愿达成。

裴世矩早就跟寺庙的惠琳和尚沟通,约定事成之后收益分成。

惠琳和尚是远近有名的高僧,生得唇红齿白,眉眼慈和,有许多信众。别看惠琳才二十岁,但是口才和佛学皆十分了得。

更重要的是,惠琳是齐人,他爱国。

和尚穿着一身洗得发白的袈裟,穿戴很朴素,但人长得清雅脱俗,让人见之难忘。年轻的僧人在菩提树下打坐,气质圣洁,仿佛要立地成佛。路过的信众无人喧哗,只能怔怔地看着,怕扰了高僧的修行。

阿史那库头看见这一幕,深受触动。

世间竟然有这样的人!

他本是嗓门大的人,忍不住说话压低声音,低头问:“大哥,那个秃头的,是什么人物?”

他犯了职业病,看到好的,想把人掠到突厥。

“那一位是僧人惠琳,他的修为很高,是一个有大智慧的人。”裴世矩看了看天色,装作不经意地说,“日头不早了,惠琳快要下课,你们可以给佛祖添一些香油钱,然后问惠琳有没有指点的办法。”

“给了钱,他就能跟人聊天说话?”阿史那库头瞬间很失望,以为这个僧人见钱眼开,白长这副圣洁的好模样。

那跟出来卖笑的娘们有什么区别?

“很多人添了成百上千的香油钱,都得不到惠琳一句诤言,只能靠运气。你们是从突厥远道而来的贵客,路远迢迢的,惠琳说不定会愿意见你们的。更有幸者,能喝到惠琳的茶,据说茶中有佛香,能启迪人性。”

一句“贵客”,哄得阿史那库头有些高兴。

裴大悄咪咪地告诉他,惠琳有预言的本事,是天生的佛子。有问题问惠琳,和尚给出的答案大多数很准。

阿史那库头学着往来的香客,双手合十做佛礼,表情非常虔诚。他被小沙弥领到僧房,刚做完功课的和尚惠琳煮了一壶茶,请他喝,又拿出来一个蒲团,请他坐下。

看来,他是今日的幸运儿。

“谢谢。”

阿史那库头胡坐下来,将茶水一饮而尽,烫得上颚要掉皮。他囫囵把热茶咽下去,然后问出来一个令他困惑许久的问题——

“请问高僧,我想要发财,有什么办法呢?”

作者有话说:

有参考历史人物,《隋书·卷八十四·列传第四十九》:齐有沙门惠琳,被掠入突厥。

每次拜佛我都有许愿,暴富啦,变瘦啦,脱单啦……唔,好像还没有实现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