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47章 高湛不荒唐(48)(第2/3页)

她对于愿心尼姑的过往可好奇得紧,萧靖跟她说了对尼姑的调查情况。此人就像是谜团一样,之前的行踪都查不到。

一个独身尼姑,怎么带着一个男孩在邺城单独生活?

她没有到外化缘,是谁在经济上供养她和孩子?

孩子没有剃度出家,跟她是什么关系呢?

是尼姑的私生子,还是……

张嫣的眸光闪了闪,女人的直觉告诉她,深挖下去可能会有惊喜哦。

愿心尼姑没有防备,只当这位是对佛学感兴趣的小妇人。也许别人成婚得早,所以小小年纪就已经是婶母辈的。

不得不说,佛祖催人向善,能学会一点佛学,仿佛人身上就沾染了几分佛性。

好多女眷都喜欢到寺庙上香拜佛。

善良是她们的代名词,这样的好姑娘谁会不喜欢呢?

到底是不是真心向佛,就没有人知道了。

愿心尼姑是个虔诚的,有人愿意听,她自然愿意给人讲授经文。她谈到自己日常诵读的佛经、谈到自己以前生活的冯翊般若寺,她就是在那里剃度出家的。

张嫣的眼神一闪,神色向往地问:“师太是冯翊郡的人,那里的风光好吗?可有什么名山大川?”

尼姑说到自己的家乡,表情非常怀念。她恬然地笑了笑,道:“冯翊没有大山,倒是有很多水。洛水、渭水都在冯翊交流而过,再自西而东融入黄河,景象十分壮观。”

单独说冯翊在哪里,张嫣对于南北朝地理不太懂。再加上历朝历代的州县地名更改,她不知道是什么地方。

但说到三河交汇处,她大概知道这个地理位置是在什么地方。

在高齐的西边。

唔,三河交汇的冯翊距离她曾经生活过的西汉长安,大概是一天的路程,如果快马不停歇地跑,从早上出发,到傍晚就可以到达。

这块地盘,现在可不属于北齐,而是属于西魏。

愿心一个外国尼姑,是怎么来到高齐的呢?

张嫣敢笃定,其中必定有巨大的秘密!

她没有再追问下去,怕引起别人的警惕。她随意闲谈起来,但不经意间露出来的见地,让愿心尼姑都佩服极了。

愿心尼姑抱着那罗延向东而来,不知道经历了多少波折。她自认为眼界超过寻常闺秀,没想到这位张娘子丝毫不弱于她。

她自愧不如:“张娘子不仅擅于算数,还略懂天文地理。”

“哪里哪里,师太谬赞了。”张嫣怪不好意思的,她不过是站在巨人的肩膀上,读完了九年义务教育,还学了大半高中课程。

等马车去到庄子,那罗延和阿瓘坐一辆车,萧靖和小蠕蠕坐一辆车,都陆续从车上下来。那罗延之前就认识了人家的九叔,这回见到人,立刻就喊得响亮:“九叔你好——”

“那罗延好啊。”萧靖牵着小蠕蠕,让闺女喊人,“喊哥哥,这位是普六茹哥哥。”

小蠕蠕是个有礼貌的,她嫩生生地喊:“普六茹哥哥,我唤作高茹。”

这个丫头最近很喜欢自己的新名字,巴不得别人都这样喊她。

“高茹妹妹也好。”

那罗延第一次认识到阿瓘的小妹妹,往日里总听他挂在嘴边,今日才能够相见。还别说,阿瓘的妹妹长得可可爱爱,就是……

高茹妹妹不像阿瓘,反倒有几分像阿瓘的九叔。两个人站在一块儿,神态就跟一个模子倒出来似的。

“莫非高茹是九叔的女儿?”

“也不是不可能。”

那罗延从小在街头听了一肚子偷鸡摸狗的八卦,脑补能力也是很强的。他看到阿瓘的九婶跟干娘在说话,女子的脸很稚嫩,但已经挽着妇人的发髻,看起来柔柔弱弱的,没什么威胁力。

他顿时就没有防备,打招呼道:“九婶你好。”

张嫣微微颔首:“普六茹公子,你好。”

她对于孩子们去采枇杷的活动,觉得没什么吸引力。农历五月的天有多晒啊,她宁愿躲在草棚里,戴着遮阳帽,跟尼姑在聊天。

阿瓘会爬树,他从枝头摘下来的果子,轻轻放到身后的背篓,一个都没有压坏。而那罗延的动作慢了一点,一不小心,树皮就把他身上的玉佩穗子磨断了。

男孩怪不好意思地跑回来,脸红红地问有没有粗点的线。

“九婶,不用丝的,弄个绳儿就行。这是我家人留给我的玉佩,我想要时刻带着。”

“成,我问管事去要。”

张嫣接过那罗延的玉佩,打量着玉佩的孔,让人配了一根粗细正好的红线穿过。,玉是好玉,上面刻着一头老虎的模样,她趁孩子不经意,瞄到玉佩的背面刻着一个“杨”字。

姓杨的?

是父亲姓杨,还是母亲姓杨?

等中午午睡的时候,她跟萧靖两人独处,伺候的人都退下去了。她趴在萧靖的身上,有话要跟他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