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69章 巴陵之战(1)(第2/3页)

很显然,这位“武状元”,就不是一般人。

带着郡兵还能打退王琳的人,那能是一般人吗?答案是很明白的。

“来来来,快给本王引荐一下这位武状元,本王要好好给他道个歉,罚酒三杯。杜太守也是的,此等豪杰人物,为何不让本王相见啊?”

刘益守故作责备,微笑说道。他连那位武状元叫啥都忘记了,反正不是苏乞儿。

“吴王请,属下已经在府衙大堂设下接风宴,那位壮士现在还在巡视城防,不在这里。”

杜稜面色微微一紧,小心思被刘益守不动声色的点破,心中暗暗紧张起来,连忙引朝廷的兵马入城,不敢再跟刘益守客套寒暄了。

谁都不喜欢被抢风头,杜稜知道他这次要发达了,却不想让曾经的手下爬到自己头上。

一行人来到大堂,落座之后,酒菜纷纷上席,刘益守瞥了一眼杜稜身边空着的位置,知道那位“武状元”是故意被杜稜支开,不想让他入席,顿时了然于胸。

如今,梁国谁才是老大,估计乡间小儿都能说得出来,更不要提这些希望向上爬的年轻才俊们。这些人想的已经不是要不要投靠他刘某人,而是如何可以爬得更快。

刘益守不是看谁会拍马屁就爬提拔谁。

阳休之会拍马屁,但他也有很多可以记录在册的功劳,才有如今的位置。

既然刘益守是看谁功劳大谁就能上位,那么同僚之间争功的小动作,自然也不可能停下来。杜稜显然就有这样的小心思。

但刘益守并不觉得有什么不妥的,杜稜只是支开了那位武状元,而没有说此番抵抗萧绎大军全是他自己的功劳,为人还是很正直的,起码没有睁眼说瞎话。

“等人到齐了再开席吧。”

看到杜稜想说话,刘益守提前说了一句。

不一会,远处就传来盔甲摩擦的声音,一个身材魁梧,披着铁甲的将领刚刚想进来,却是被大堂门口值守的源士康给拦住了。

“大堂内吴王正在设宴,你乃何人,岂可披甲而入?”

源士康面色不虞的斥责道,却并没有拔刀威胁。

那人一愣,随即恍然大悟,拍了拍脑袋道:“我这浑人!冒犯了吴王,死罪死罪!”

他连忙脱下铠甲,就随意丢在门外。

走进大堂之后,此人跪下来对着刘益守拱手行礼道:“末将程灵洗,拜见吴王,因公务来迟,还请恕罪。”

他面相看着有点凶,但态度却谦卑到了极点。可以想象一个出身低微的人,遇到了难得向上的机会,是多么的希望能够抓住。

“程将军歙县(安徽黄山歙县)人,在家乡就曾组织乡勇缉盗,在当地颇有威名。考中武状元后,被殿下任命为宜阳县尉,便急不可耐回家乡招募百余乡勇来宜阳赴任,日夜操练不辍。”

杜稜微笑着对刘益守介绍道,只是面色有点不自然。

他为什么不将程灵洗纳入麾下,原因在这番话里面也看得很明白了。程灵洗是他们家乡那帮人的头目,而杜稜是三吴出身的人,二人都在异地为流官。

他们可以为了公务抱团取暖,但是谁也不会成为谁的心腹。毕竟,杜稜自己也有麾下一群小兄弟呢。他若是拜大哥,手下兄弟怎么办?

“考中了武状元,居然连吴王府的酒席都不去,来来来,这次定要罚酒三杯!哈哈哈哈哈哈!”

刘益守走过去大笑着将程灵洗扶起来,帮他拍了拍身上的尘土。

“末将定为吴王效死!此番平叛,请务必让末将为先锋!”

程灵洗激动说道。

他现在要上位,也就缺萧绎的人头来垫脚了!

上次考中武状元后他为什么没去参加招贤馆的酒宴呢?

因为程灵洗觉得这种应酬根本就毫无意义,完全是浪费时间!

跟刘益守混个脸熟是没用的,人家也不看你是不是长得帅,会说话。

武人就是要靠战功向上爬,这是铁律!

刘益守身边那个“沙雕王”能够异军突起,也不是他靠帮着吴王打猎发家啊,人家那也是实打实的战功堆起来的。

程灵洗对此看得特别通透,知道考上了“武状元”,被任命为宜阳县尉后,便急急忙忙回家乡告诉他那些小伙伴们:老子当大官了,想一起发财的跟我去宜阳吧!在家乡混日子没什么前途的!

他张罗了一百多人后,这才到宜阳城赴任,将这一百多人训练成了精锐。这才能在本地站稳脚跟,没有成为任由着杜稜摆布的傀儡。此前击退王琳的兵马,也得亏这一百多精锐齐心协力当救火队员。

正因为对方走得太急,所以刘益守居然连此人的面都没见过。

酒过三巡之后,刘益守看宴席上气氛差不多了,他忽然轻咳了几声,大堂内顿时就安静下来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