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74章 明谋(第2/3页)

但没人知道他的目标仅仅是打破贾宝玉在林黛玉心里的形象。

若是和乐籍女、犯官女儿闹出私情,那丢脸就丢大发了。

不仅会影响贾宝玉今后的娶亲,贾家子侄甚至后代的嫁娶都会有影响。

不过贾宝玉没机会做官前,贾政那是心心念念都想着如何为他谋划前程。

可机会真摆到面前后,却又开始担心起贾宝玉是否真的适合做官。

这心理其实很好理解,但凡做过父母的人,都会有这种担忧。

加上贾政自己在工部蹉跎了十几年,多多少少都明白,做官没那么容易的。

或者说自己这种实诚人,真不适合官场,以至于贾政不止一次有过辞官的念头,甚至几次在公开场合都说过类似的话。

可惜身为荣国府掌舵人,哪里是他想辞官就能辞的了。

“贤侄若是有心,不如先为琏儿谋划一二”,贾政最终还是没同意的继续说道,“宝玉年后才13岁,太早了。

而琏儿多年前就为宁荣两府操持外事,说句劳苦功高都不为过,而且我这个当叔叔的也确实耽误了他。”

这话说的贾琏噗通一声就跪倒在贾政面前,声泪俱下、满脸感激的连说‘应该和不敢’。

石仲魁却在心里想着,若是贾琏去了太常寺,以他那色中恶鬼的性格,哪里忍得住不去偷吃。

一旦犯了错,基本上就绝了继承荣国府的资格。

而贾政虽然确实担心贾宝玉的性格不适合做官,但内心深处难免还存了,期待贾宝玉能一照幡然醒悟,入阁拜相复兴贾家的心思。

石仲魁嘿嘿一笑,不是自己恶意揣摩人性,实在是再如何正派的君子,面对亲儿子的前途时,心里难免会有私心。

更别说贾政还算不上真正的君子,顶多也就是个被理教驯服了的老夫子。

不过,贾琏若是去了太常寺,其实也不妨碍自己的计划。

甚至可以说,这么做更好。

以贾宝玉的性格,若是听说太常寺有十几个,几十个貌美如花又擅长音律、诗词的漂亮姑娘,哪里忍得住不去看看。

只要他发现外面其实比自己家更精彩,心思肯定会被吸引走,到时候上演一番才子佳人的戏码。

虽然不至于和女人私奔,但今后对林黛玉的关注度,绝对会直线下降。

而以黛玉那敏感、多疑的性格,时间久了如何看不出贾宝玉的异常。

等贾政、贾琏一番叔侄情深的戏码,还有贾珍当捧哏,贾宝玉、贾兰一个一脸纠结,一个一脸感动的闹剧表演完。

石仲魁心思一动,再次耍了个心机笑着拱手道,“二叔虚怀若谷、深明大义,不愧是朝野称赞的正人君子。小侄明日上书陛下,此事必然会是一时美谈,有教化士林风气之功。”

贾政吓的连连摆手,嘴里不停说着‘不敢、不敢’。

但缓过来后,心里又暗暗窃喜起来。

凡事只要和教化扯上了关系,对名声的好处绝对极大。

而贾家这种富贵人家,最看重的就是脸面和名声,同时能保护贾家的资本,除了祖先的功劳外,其实也只剩下好名声。

石仲魁就知道自己上奏皇帝,必然会让贾政和贾家上下感激涕零,今后若是贾琏做了什么丑事,那也是他自己不争气。

别说怪罪自己了,反而得上门负荆请罪,求自己饶恕贾琏辜负自己一片善意和好心。

……

这事传到后宅,贾母欢喜的同时,难免又有些惋惜。

而且升官的人变成了贾琏,贾母心里也就不会去想贾宝玉若是去了太常寺,会不会有什么麻烦的事。

王夫人一开始差点把手绢都拧碎了,可以说为了贾宝玉的前途,自己可谓操碎了心。

甚至连王熙凤这个亲侄女都没放过。

好在想想石仲魁既然一开始就为宝玉谋划,也算言而有信,今后再求到他头上,相信也不难。

有了这心思,王夫人对待石仲魁的态度,立马来了个一百八十度的转弯。

顺带这看迎春那是怎么看怎么顺眼。

至于王熙凤,则差点乐的呼吸都不顺畅,心跳加速不说,还激动的脸红耳赤。

贾琏从五品官的身份,确实为她赚来个五品诰命的身份,但官太太们比的可不仅仅是诰命的品级,更多的还是由丈夫的权势来决定风光的高低。

甚至是家中的地位。

贾琏若是能去太常寺,那可是实实在在的从捐官转变成实职官,甚至今后升四品、三品都不是没机会。

未来说不定还能成为贾家真正的顶梁柱。

可惜王熙凤聪明有,却无远见,也不知道收敛。

一时间高兴过头,不仅惹着王夫人不满,就连一直利用她来压制王夫人的贾母,也觉得得打压、打压王熙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