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7章(第2/7页)

她送回来的每一封信,都是由杨老奶奶亲自拆开的,看完后她偶尔也会提笔回上几个字。

才过了三年,周小雅寄信的频率就比之前降低了许多,后面偶尔寄过来的信上,也能看得出来落笔之人十分匆忙。

杨老奶奶生怕她是在国外遭遇了不测,问及同样留洋的人家才知道,周小雅是学习的东西太多,一时之间受到的冲击太大,故而才没有多余心思再写信。

在周小雅出国的第五年,杨老奶奶就把她哥哥抽大烟把自己抽死了的消息告诉了她。

同样,她爹娘为了能赚点银元给她哥哥抽大烟,想把好人家的姑娘掳去风月之地卖了,结果被那姑娘的父兄在街头活活打死。

如今整个周家,剩下的就只有一个周小雅。

杨老奶奶本来以为在她把这封信寄出去后,周小雅绝对会非常激动,甚至已经开始在想,若是周小雅想要回来的话自己应该如何劝说。

没想到最后她收到的回信里,周小雅也就只简单说了一句她知道了。

这一日码头上的风很大,何世安穿着一身长袍站在码头前,跟奶奶一起等着接他娘。

何少爷借着他要去查账当借口去了外地,三月内应当不会再回来。

哪怕已经过去了三年,当初的事情他依旧无法释怀。

可以看在耀祖的面子上不再与她计较,但是绝对不可能就此原谅她。

在临走之前,何少爷亲笔写下了一封和离书,放在母亲哪儿,由母亲转交给周小雅。

何少爷扪心自问,他们何家对周小雅已经是仁至义尽。

周小雅留洋八年的花销,都是由他们何家一力承担,也从未有过任何想要等到事成之后和周小雅讨要的想法。

若是周小雅她足足花费了八年的时间,也照样还跟曾经一样是一株一吹就倒的菟丝花,那他也不打算继续伸出援手帮忙。

若是耀祖舍不得也无用,他前些时候就跟娘商量过,等耀祖年满十六后就同样把他送出去留洋。

终于大船在码头前停下,安安一直在人群里面搜寻,想要看见他娘的踪影。

没等一会儿,就看见了一个穿着青色旗袍的女子手上提着一个箱子走了下来。

八年时间过去,岁月似乎并没有在周小雅身上留下太多痕迹,只帮助她褪去了曾经的怯懦和自卑。

整个人看起来要更像是一株长在深谷中的兰花,不卑不亢,自有芬芳。

当周小雅在杨老奶奶面前站定时,杨老奶奶注意到她的眼中开始有了光,心中明白留洋八年的确改变了她不少,唇角开始带了真心实意的微笑。

“这么多年来可好?”

“一切都好,多谢老夫人关心。”

周小雅简单和杨老奶奶寒暄了几句,到底是八年不见,多少有些生疏。

安安一直站在奶奶身侧,用好奇的眼神看着这位已经八年都没有见过面的娘亲。

他打量的眼神实在是太过于明目张胆,周小雅很难不注意到,淡然抬起头与他对视浅笑。

刚出国的时候周小雅满心都是迷茫,怀揣着想要去外面长长见识,回家后能跟少爷有共同语言,能让儿子在旁人面前炫耀的心思,才度过了最开始那段艰难的时期。

随着她接受的教育越来越多,周小雅就渐渐醒悟了过来。

甚至回头去看曾经的自己时,甚至会觉得有些荒谬。

根本不敢相信,曾经她居然会是那副模样。

年幼时对于周小雅来说,她爹爹和兄长就是她的天,是不可违逆的存在。

嫁人后对于她来说,少爷就是她的一切,延续了曾经她对父兄的畏惧。

若是无缘留洋的话,她应当会在耀祖长大后,将他也视为自己的一切。

东城里的女子大多都是这般,谁也没有勇气去打破这份规矩,曾经周小雅也是其中一员。

可在留洋后,能读书会认字的她,逐渐开始知道能真正替自己活一回,到底有多快乐。

从某种程度上来说,当初的她是绝对自由的。

对于老夫人送她出国留洋这件事,周小雅一直心怀感激。

后来在学院里某一个非常平凡的下午,她在看书时猛然间就想起了这件事,开始意识到或许并非是因为老夫人。

若是老夫人的话,不愿意让她出现在面前,只会想方设法把她送到外面的庄子里过上一辈子,或者是干脆就让她去寺庙里度过余生。

送她留洋要花太多钱,老夫人绝对不会做这么不划算的买卖。

思来想去,也就只有将这件事跟当时就非常机灵的小耀祖扯上关系,一切才变得合理起来。

若是旁人说的,说不准老夫人还会破口大骂,但若是被老夫人当做眼珠子疼的小耀祖,老夫人就算是心中不愿,也会点头应允。

换做旁人绝对不愿意相信,当初才那么小的耀祖能想到这么多,就连周小雅第一次有这个想法的时候,都是觉得不敢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