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1章 金器是从焉弥来的。(第2/4页)

店里的几个伙计跳上马车,把一箱箱金器搬入店内。

当车上所有的大箱子都搬走后,放在几箱大货最下面的一个小盒子露了出来。

店主连忙亲自将小盒取下,朝辛良遥神秘地眨眨眼:“辛老板让我留意的金器,我在毓州的亲戚为您寻到了,请您移步店中,看看是否满意。”

店主本就是毓州人,十年前来到此地做金器生意。

他有不少亲眷还住在毓州,专门替他寻找稀罕的金银器物,然后再交给镖局,由镖师押运到馥州,送至店主手上。

这一路千里迢迢,危险重重,途中货物有损是常事。

有时遇到山匪流民沿途劫掠,有镖师为了保护货物死伤,也不是稀罕之事。

若不是金器利润足够高,店主连往返的走镖费都付不起,更别说承担器具的损耗了。

来到馥州没过多久,店主就听说了辛家镖局的名头。

城中的商人都说,辛良遥的镖师押镖极稳,十次有九次都能稳稳妥妥地把货送到,一点损耗都没有,就是价格贵了些。

店主想了一夜,第二天一咬牙,找到了辛良遥,付了一大笔押镖费,试着让他为自己送了批货。

交了钱后,他就开始了漫长的等待,毕竟从馥州到毓州走陆路,没有两三个月是走不到的。

两个半月后,店主盼星星盼月亮,终于把那批货盼来了。

这趟镖是辛良遥亲自押着走的,他经验老到,与沿途各路匪贼都有关系。

拉着一车如此诱人的金器走了几千里,竟然没遇到一次抢劫。

所有镖师毫发无损,每件放于匣中的金器都锃光瓦亮,连一丝磨痕都没有增加。

店主从此对辛良遥死心塌地,宁可付着高于市价几倍的钱,也只要他押镖。

如此做了几单生意后,辛良遥某次向他提出了一个请求。

辛良遥:“不瞒您说,在下一直都对收集焉弥金器很感兴趣,尤其喜欢焉弥产的缠枝莲金杯,若您能为在下寻到成色上佳的,有多少要多少,多少钱在下都出。”

金杯不少见,但缠枝莲图案多属于焉弥贵族使用,从他们手里能流通出来的不多,因而价格昂贵,当然收藏价值也极高。

店主答应了辛良遥的请求,并从那天起,就让身在毓州的亲戚为他寻找。

有时隔几个月就能找到一个,有时一年下来都寻不到。

好在辛良遥从不着急,有了他就买下,没有也不催促。

这一次好不容易又找到一盏金杯,店主跟献宝似的,把辛良遥请进店中,打开盒盖跟他看。

金杯包裹在厚厚的绒布内,刚露出一点边缘,就折射出夺目的金光。

整个被拿出后,在店外阳光的照射下,发射出璀璨的光芒,照得店内都金光灿烂。

店主相当满意,辛良遥表情却有些复杂,他摸着杯子上的缠枝莲图案,若有所思。

瞥见他的脸色,店主疑惑道:“辛老板可是不喜欢?”

“喜欢。”辛良遥的语气藏着说不出的凝重:“在下很喜欢,有劳您为在下费心了。”

辛良遥按照说好的价格,把金杯的钱给了店主,然后将杯子放于匣中,夹在腋下,匆匆离去了。

回到府内,辛良遥带着木匣来到书房。

屏退了所有下人,关严门窗后,他取出金杯倒扣在桌案上,拿起镇纸毫不犹疑地用力一砸。

花了上百两才买到的金杯,就这样被他砸了个四分五裂。

他一点都不在意地将碎片拨开,一张隐藏在杯子内部的纸条露出了踪迹。

辛良遥展开小小的纸条一看,上面的内容只有一句话,他却愣愣地看了半天都没有反应。

许久后,他将纸条放在灯上烧了,把碎片随意地收拢到木匣中,摆到身后的博古架上。

那里并排摆着好几个木匣,应该都是店主之前为他找来的金杯。

做完这一切,辛良遥扶着博古架,低下头闭上眼,垂着肩膀思考良久,才猛喘了一口气,抬起头来。

再睁眼时,他眼中的彷徨犹疑都已尽数消散,带着坚定不移的目光,他大步走出了书房。

刚走到门口,就遇到了从镖局赶来的伙计。

伙计刚才去了金店,却正好和他错过了。

店主说辛良遥刚走,伙计猜他也许是回了府,便急忙赶来辛府。

向看门的小厮一问,得知他果然在府内。

“辛老板!辛老板!”伙计被管家带进内院,见到辛良遥,三两步跑上前来:“是大掌柜让小人来的!掌柜的让小人告诉您,州府的杜大人去过镖局。”

辛良遥猛地压下眉毛:“杜大人?哪位杜大人?”

“就是……”伙计回忆道:“个子很高,样貌很英俊,年纪……大概二十多岁吧。”

辛良遥瞳孔陡然一缩,许久都不作声,半晌后才问出一句沙哑的话:“他来镖局都做了什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