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24章 .大刀阔斧行动起来了别人也许无能为力……(第3/4页)

【凶手擅用毒,请市民不要食用陌生人赠与的食物也饮品,在酒吧等处如离开自己的酒杯,请勿再引用……】

最后,猛虎仍日夜不休在香江从来寻觅捉捕魑魅魍魉,请大家勿惊慌、勿传谣,理智携手共维护香江治安。

读罢这则文章,许多了然的市民都挑起默契笑容。

至此,易家怡沙展又有了新的称号【西九龙之虎】,连警队里的长官们,都开始称呼她为【CID虎将】!

而昨天才接到黄警司任务来到B组,想要鼓舞下团队士气的刘警司,一进B组办公室的门,看到大家热火朝天地在易家怡和方镇岳的指挥下忙忙碌碌,他就忍不住挠头,感受到了英雄无用武之地的尴尬:

人家士气超高,探员们干活时恨不得亢奋地嗷嗷叫!

哪里需要他来鼓舞了?

黄警司还说B组现在肯定没有头绪,比较迷茫。

说谁呢?

反正肯定不是说CID B组吧!

瞧瞧易家怡在白板上书写地龙飞凤舞,任务一件一件地下达,哪里就没有方向了?

有方向得很啊!

“我仍然觉得姚青田可疑,他6个月前与聂威言同社区,聂记者曾讲过,姚青田对报业报道的许多事都很感兴趣,曾经在社区里遇到他时主动结实,并认真讨论过媒体人的操守和素养、传播真相的社会责任等等话题。而且那时候姚青田就对青橙日报刊登的许多社会新闻、案件新闻很感兴趣了。”家怡又列出法医官、大光明哥和跟踪姚青田的警探们提供的线索和证据:

“姚青田每天只买青橙日报,根据梁书乐跟踪姚青田时,根据姚青田买到报纸后翻找的动作,和最先阅读的文章版面,发现姚青田每天可能都会先在青橙日报上寻找聂威言的报道,而姚青田每天买报纸翻找过后,会停留的那个版面上,也的确都是聂威言写的文章。

“而去年青橙日报的报道中,不止Joe针对苗利群太太被杀案大肆造谣生事,聂威言也曾写过【正义难抒,被凶手逍遥法外】的文章,描述了他当时认为苗利群是幕后真凶的观点。

“姚青田很可能在那个时候就记挂起这件事了。”

家怡又在白板上记录:

“杀猫案发生时,恰巧是姚青田被学校辞退的时间段。

“之后姚青田搬家到陈晓米律师所在社区,在追读聂威言的文章同时,他还常去观看庭审。我和岳哥讨论过这一点,也咨询过犯罪心理学专家Tannen,凶手很可能是在通过这两种行为,寻找受害者。

“报纸上刊登的犯了法却没能伏法的人,法庭里没能被定罪的被告。”

家怡记号笔微停,又继续道:

“姚青田脚的尺寸与凶手一致;

“医院登记的血型一致;

“五官、姿态和发型都与凶手被拍到的高糊照片十分贴近;

“身高、身材等皆与侧写一致;

“作案时间有;

“且专家Tannen与姚青田之前的同事老师沟通过,对姚青田做的侧写画像也得出‘姚青田有错必罚到几近偏执’的结论,与案件的凶手几乎完全重叠。

“岳哥也认为,一个人如果在查案的过程中进入了警方的视野范围,成为凶嫌,各项信息又都与凶手一致,那么他往往就是凶手——真实世界没有那么多反转,只能是我们还没有找到证据。

“虽然在Joe被杀案中,姚青田有了‘完美的不在场证明’,但昨晚通宵讨论过后,我们也有了一些猜测:

“1、ptu警员和我们轮班盯梢姚青田时,他许多世界都显示在家里。但以我们的距离,根本看不清那到底真的是他本人坐在书桌前,还是只是个充气人偶。就算我们使用望远镜,但姚青田家的窗口长年蒙一层厚纱,对我们的视野是有非常大的干扰的。

“2、姚青田所住大厦来往人很杂,每天有许多陌生人往来。现在我们怀疑姚青田可能乔装打扮过后出入大厦,瞒过了我们的眼睛。毕竟现在是冬天,每个人都穿得很多很厚,男扮女装,男人扮成臃肿的老人,都不容易被识破,更何况姚青田身材本就清瘦,也不算很高,很要伪装。

“3、或者凶手摸准了我们换班的时间,在我们的跟踪小队换班的间隙等,趁机溜走……”

大家一一做着记录,站在门口的刘警司也抱着胸听得认真,他不仅被易家怡说服,甚至还有一句话可以作为易家怡的理由讲出来,那就是在没有其他线索的时候,警方可以按照过去的线索再做二次筛查和追踪,这是许多案子被侦破的方法——往往没有新的线索,就代表着过去的线索其实没有问题,哪怕再不可思议,也极可能只是警方未识破凶手的轨迹而已。

“再者,我们现在没有新的嫌疑人,那么继续追踪姚青田,至少确定姚青田的‘完美时间证人’是否真的完美之前,我们还应该再跟姚青田一阵子。”家怡说罢,也向大家解释:“当然,与此同时我也不会专断地只认定姚青田,也会着力寻找新的突破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