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52章 我有十几个问题想问(第2/4页)

由于第一桩灭门案发生在新界北,所以第一个负责本案,跟查时间最久,获得最全面信息的新界北重案组B组督察王杰旺督察,担任本智囊团主管,负责全组人员工作的安排、跟进、汇总和考察。

最终向本专案组的总负责人、香江警队助理警务处长Neil sir汇报。

在此期间,本组内所有人只负责本案件,其他工作皆分派给其他同僚。

由于案件影响极坏,极大的损害了市民的人身、财产安全,且凶手仍活跃在人群中,随时可能继续作案,所有专案组人员必须竭尽全力协作破案。

“我定下45天内破案,大家有没有异议?”Neil sir将专案组组建完毕,便开始给组员订deadline.

长桌边所有人都没有吭声,家怡默默在本子上写下‘45’这个数字。

众人大眼瞪小眼几秒钟后,新界北总警司欧祝豪就坐不住了。这个案子是从新界北开始的,他侦办了3个月都没捉到凶手的尾巴,导致案子从新界北到新界南,又延伸到西九龙。凶手完全就是从他眼皮子底下被放走的,也正因为他没能尽快破案,才让凶手越来越猖狂,也越来越熟练……

就算最后案子如期破了,他这个新界北CID总警司总归还是要吃挂落。

更何况,陌生人移动作案,本就难上加难,最后无法按时破案的可能性也是很高的,大家一起背锅,他要背的责任也一定更重更大。

于是,双手撑在桌上,他转头看向Neil sir,摆出苦涩表情,沉声道:

“Neil sir,我觉得45天难度太大了。”

Neil sir转头,摆出‘愿听其详’的表情。

“这几年各区重案组遇到的大案,难有45天内侦破的。”欧祝豪将手中的钢笔放下,开始细数历往:

“当年葵涌灭门案,我们同样成立专案组,从87年4月立案到侦破、抓捕、审理,耗时一年多。

“雨夜屠夫案82年2月立案,8月18日才寻到凶手,还是因为照相馆店员发现照片有异,因而报警,警员一查之下,才发现与屠夫案相关,间接且偶然地破了案。这之间也耗时6个月之久。

“屯门色魔案,从前一年4月24日立案到第二年8月捉凶,耗时一年零四个月,之所以破案,也是因为有被强奸但未被杀害的受害者报案,警察才有机会通过这名受害者,与凶手产生联系。在凶手相约受害者看电影时,埋伏拘捕到凶手。”

一桩桩大案,侦破时长短则几个月,长则几年。

一众与会的警官们,听着欧祝豪列举,各个面色沉重起来。

技术、警力等有限,警方在侦破一些大案、怪案、特殊案件时,的确常常觉得捉襟见肘。

这实在令人愤怒、羞愧,但的确是现状。

家怡记录下欧祝豪说的几件案子后,也皱眉抬起头,即便是在科技发达的未来,每年仍有许多悬案,更何况是现在呢。

这大概也是许多警察明明才步入中年,看起来却像老人一样苍老的原因吧,背着悬案举步维艰,身体和精神都太操劳了。

“Neil sir,我们这个案子,兼具‘陌生人办案’‘受害者选择随机’‘作案地点随机’等多重高难元素……

“我们当然会尽全力,但时间还是要放宽一些。”

欧祝豪声音里带着几分恳切和无力。

Neil sir感同身受地皱眉,面色沉沉道:

“公共关系科那边压力也很大,警队形象岌岌可危,他们需要一个时限,去向市民承诺,让市民们有一个期待,知道我们在竭力与时间赛跑,并且有决心在一定期限内将凶手捉到。”

Neil sir叹口气,无奈道:

“我会再跟公共关系科谈一下,让他们做些其他方面的承诺,暂时不提时限。

“但你们这周内加快进度,最好在周五,能给我一个确切的时间点。

“这是我们必须向市民做的交代。”

“……OK,sir,我们会一齐商讨一个时间。”欧祝豪正襟危坐,眼中充满了对长官的感激。

只要诉过苦了,那么之前3个月没能破案这件事,也就变得情有可原,他心口上一直压着的大石头,总算轻了许多。

接下来的会议时间里,欧祝豪点名‘智囊团’主管,也就是新界北重案组最早接管该案的督察王杰旺,以及他的沙展Hugo,一起将‘连环灭门案’的所有现况,做一下详尽汇报。

于是,一份份法证科的报告、法医部的报告,新界北CID探员们的逻辑链和大量线索、信息,一一共享向长桌边所有人。

连同各种报告单和文件复印件,也分别发放到众人手中。

家怡一一听下去,发现大体上的状况与自己之前收集信息总结出来的差不多。

许多新界北重案组探员的推断,也与家怡所想不谋而合。

可惜的是大部分她列出来的疑问,之前办理本案的探员们也并未能找到证据、得出确切答案,悬而未决的内容过多,不知有用还是无用的信息也过于庞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