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16章(第2/3页)

司徒晟并没有听出这话有什么稀奇,无非是陛下有心给太子些面子,随便不走心地夸夸太子罢了。

楚琳琅摇了摇头,知道司徒晟是个从小到大,都不在意父爱的。

虽然他没有从杨毅那里感受慈父之爱,可他的祖父却完美妥帖地承袭了父亲的职责。

所以司徒晟恐怕没法理解太子对陛下一直渴望的那种被父亲认同的满足感。

当陛下夸出这一句时,坐在太后身边的楚琳琅可看得分明,那太子的眼角都湿润了,差一点就当着诸位皇亲的面前哭出来。

如此渴望父皇认同的太子,岂会亲自下令弑君。他最希望做的,应该就是早早继位,然后做出一番明君政绩,给在病榻上不碍事的父皇看,看他当初偏心得有多么离谱!

司徒晟听了楚琳琅的这一番分析,也听出了几分道理。

在帝王韬略,人心把握上,司徒晟自然不在话下。

不过像这类儿女亲情相处,并非他之擅长,却是楚琳琅最懂的。

听了她这么一说,司徒晟倒是明白了太子的软肋心结。

这就是想得到爹爹表扬的废物儿子嘛!一心要作妖,干出点事情来,在无视他的爹爹面前证明自己的存在感。

可是这废物是一国的太子,他能作的妖可能会掀起血雨腥风,让人家破人亡了。

想到这,司徒晟低低道:“你偷偷去寻冬雪她们,我先去见些人。”

楚琳琅知道他此时有许多要紧事要做,她就算留下也万万不可拖了他的后腿,当即点了点头。

她想了想,又不放心吩咐道:“太子能稳立人前这么多年,陶家才是他最大的依仗。然而上次太子被陛下厌弃,陶家并没有全然站在太子的跟前。你要跟三皇子讲,这个时候,他们夫妻要争取陶家,而不是逼着陶家坐偏板凳……”

司徒晟点了头,却忍不住看着她道:“你从头到尾,似乎都不太担心自己要和亲的事情啊!”

楚琳琅微微一笑,目光坚毅地看着司徒晟:“我的男人又没死,我何必担心自己会被逼着改嫁?”

司徒晟也笑了,他低头抱住了琳琅,在她的脸颊上狠狠亲吻了一口之后,便急匆匆地走了。

楚琳琅跟他在驿道边分手,看着他带人匆匆骑马而去。

冬雪是在她京郊别院相邻的村子安置好的温氏。

这里风景秀美,经常有外乡的文人墨客来此借住,临摹山水。

所以她们住下,也无人稀奇打探。

楚琳琅看过了温氏,因为用药妥善的关系,再加上她这么多年接受的照顾还算妥当,所以情绪上并无什么起伏,每日喜欢绘画,画得满屋满墙都是。

另外她还很喜欢摆弄一组随身的小泥人。

那些小泥人一看就是年代久远,都盘得油光锃亮了。其中有一个是母亲怀里,抱着一个花生米大的襁褓小娃娃。

看着那略显幼稚的捏制技艺,楚琳琅一下子就猜到,这是司徒晟小时候捏出的作品。

看琳琅在打量,她微笑道:“好看吗?我儿子给我做的。”

楚琳琅知道她大部分时候,记忆都是停留在了岭南的少女时光。

可她突然说自己有儿子,是不是记忆恢复了?

可是说完这话,温氏自己都愣住了。

她还没有嫁人,怎么会有儿子呢?

可是她分明记得,捏这泥娃娃的,是个瘦瘦的小男孩,他会细心地给自己梳头搽脸,还会给自己讲各种野史古诗,更是捏出了许多的小泥人给自己把玩,

他总是管自己叫“母亲”,当她纠正他,说自己没有嫁人,哪来的孩子时,那个孩子眼睛就会变得湿湿润润,仿佛街边被遗弃的奶狗子……

时间久了,她便懒得纠正他,只是任着他在自己的身旁打转,一声声地唤着她“母亲”,甚至每当看到这个抱着花生米襁褓的小娃娃时,她依稀觉得,自己的肚子真的曾经高高鼓起过,有个小东西时不时就会踹鼓她的肚皮……

想到这,温氏的脸上慢慢呈现出一抹笑。

楚琳琅不再打扰她沉浸在回忆里,只是站起身来,立在了院中,不无担心地望着远处京城的方向。

有时候,茫然无知也是一种幸福,若温氏意识清醒,清楚知道她的儿子正深入龙潭险境,试图扭转天下乾坤,那么温氏岂不是要跟她一样,寝食坐立难安?

想到这,她默默摸了摸还算平坦的小腹,默默祈祷司徒晟能够平安归来。

她和孩子都盼着他安全无恙。

又过了两天,京城那边戒严得似乎越来越厉害。

夏青云是跟楚琳琅她们一起回来的。他的伤势养得差不多,便带了小厮出门打探消息。

等他回来的时候,倒是带了些新鲜的消息。

据说陛下有恙之后,先是宫门紧锁。再然后是内城靠近皇宫的三条街戒严,可就在两日前,就连京城的大门都被封闭了,里外的人都是进出不得,整日有官兵披挂着兵甲来回游走,看得人心惶惶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