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7章(第3/5页)

毕竟来客太多,厅堂有限,能入女客厅堂吃茶水赏花的,便是有数几位有脸面的女眷。

许多名不见经传的朝中官员,也只能送个花篮就走,轮不到喝那一盏厅堂茶。

譬如这位楚娘子的前夫周大人,方才也是门口送个花篮,便以门口车马太多,有些堵塞巷口的理由,被管事请走了。

可是这个身份低贱,又被冷言申斥的小丫头却被公公亲口留客,还真是让人意外。

由此可见,这楚娘子还得了他老人家的眼缘了。

这样一来,刚才的一番唇枪舌战,顿时少了几分刻薄,更像是祖父对着顽皮小孙女的训话了。

楚琳琅自然也感受到了齐公的抬爱,立刻笑着谢过,然后亲切地过来搀扶着华氏的胳膊,一起有说有笑的去厅堂饮茶吃糕饼。

宜秀郡主原本以为能看个笑话,没想到齐公居然这么给楚娘子的脸,不由得也是微微惊诧。

然后在华氏相让下,宜秀郡主率先越过了楚娘子,快步入了厅堂。

楚琳琅故意走慢了些,一直陪在华氏身边,顺便帮她接一下周围人递来的东西。这么一路走过来,华氏发现这个姑娘年岁不大,读书也不是很多,但就是莫名招人喜欢。

真是每一句都是妥帖让人舒服,是个懂眼色,会说话的。也难怪她能得了公公的眼缘,进而收入书院。

华氏对于楚琳琅之前的失婚遭遇也略有耳闻。便是女人之间的同病相怜,对这位女子也存了三分的怜惜,自然对她也分外和蔼。

等入了厅,楚琳琅才发现,自己的同窗陶雅姝早也入了厅堂,正跟其他几位女眷一同吃着茶点。

看见楚琳琅跟华氏一同进入,陶雅姝先是一愣,然后矜持一笑,向楚琳琅点头打了打招呼。

在容林女学里,这位陶小姐可是头等独挑的一份,不光是她的家世出身,还有大气端雅的容貌,本身渊博的才华,都让人不容小觑。

不过陶小姐倒是从来不会盛气凌人,对待同窗们虽不热情,可也不屑于像宜秀郡主之流,八卦别人的短长。

楚琳琅上过几次课后,就发现了这位小姐有些独特之处——那就是她甚是计较细节。

譬如陶小姐的发髻永远是一个样子,连发钗的位置都不会错变。

她的席子和桌子间,必定是三拳的距离,短一分也不行。而桌面上摆放的文房四宝,也要一丝不苟,分别有摆放的位置。

所以就算陶小姐身边有丫鬟伺候,也有不到位的时候。

陶小姐脾气倒是很好,并不申斥人,只是亲手默默逐一纠正。

当然,也有她力所不及的时候。有那么一次课间,一些玩闹的同窗不注意,将陶雅姝桌子上的东西碰乱了。

奈何当时陶雅姝正站在堂前,接受夫子课间考问功课,不能回去整理。

结果陶小姐看着凌乱的桌面,目光呆滞,身子僵硬得很,书都快要背散了。

还是楚琳琅注意到了,几步走过去,手疾眼快地替她将东西摆放整齐,而且分毫不差,陶小姐这才重新稳住了呼吸,完美而从容地与先生对答。

这种细枝末节的体贴交集,除了陶雅姝和楚琳琅本人,谁也不曾留意到。

不过自那以后,楚琳琅发现陶雅姝每次看到自己,冲着自己点头微笑时,似乎带了几分真意。

这种莫名其妙的知音碰撞,真是有些搞笑。

不过楚琳琅并不打算将自己与陶小姐的这份友谊延伸下去。

按理说,像陶家这等簪缨世家,她家大人就算不费心结交,也该好好相待才是。

可那日,她拿着女学的名册,让司徒晟标明个一二三等。到了这位尊赫的陶小姐这里,司徒晟却停笔沉默了一会,标上了个表示敬而远之的“三等”。

在楚琳琅看来,司徒晟的停顿很不寻常,难道那时候他就已经知道自己要因为职田的事情得罪国公陶家?

楚琳琅向来不问司徒晟的政务,能让他考虑再三才标注的,就一定有他避忌的理由。

是以落座的时候,楚琳琅特意选了个离陶小姐她们远些的地方,多吃茶点,少说话。

不一会,关小姐也进来了。她看到楚琳琅时,便拉着自己的闺中好友,跑过来跟楚琳琅坐在了一处。

她们前些日子托了楚琳琅帮忙采买些江南特有的水粉胭脂,今日楚琳琅寻思说不定能遇到她们,便也带来了,此时正好给她们分货。

关家的家教严谨,关金禾平日也买不到什么好水粉。

亏得有个经营店铺的同窗,什么奇巧东西都能弄到。而其他几个小姐也是如此,纷纷感谢楚娘子门路广,弄来了这些不好买到的热销货色。

楚琳琅含笑看着这些豆蔻年华的少女们,心里默默想着:她似乎从来没有过这么天真烂漫的少女岁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