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2章 小鱼:贤后式端庄.jpg(第2/3页)

元裕当年能挟天子令诸侯,完全就是因为他的出身。皇室衰微并非一时,早在元裕父亲那一代,梁国皇室就已经不行了,老魏国公已经把路铺得差不多,元裕承袭魏国公爵位后,只需要找个时机受禅。

然而梁国很快内部生乱,碎了一块又一块。有没有元熙在,元裕都能篡位称帝,不过是篡一个只剩巴掌大的梁国,还是篡一个占据中原北境一半土地的梁国的区别。元裕想做皇帝,当然不会想做一个小国的皇帝,梁国要是就剩两三个州了,那跟山大王有什么区别?

元裕有些小气,他只爱用亲戚和那群旧勋贵,这群人全是跟他一样,受祖荫而富贵,并非是有什么大才能。而他就是其中领头的,当然一切只看这一群勋贵的利益。

他一定要让所有的功勋都在自己人手里,而元熙是他的儿子,又很能打,最合他心意。元熙帮他把梁国失地尽数收回,他便愈发疼爱这个小儿子,军权逐渐就交给了元熙。自己儿子,哪儿能有什么不放心的呢?

到了后来元熙功劳越来越大,他的心态自然就变了。

与元裕只爱用“自己人”不同,元熙在外经营多年,麾下聚集了一大批出身寒微的寒门子弟,武将更是大多曾为草莽。元裕最不喜这些低微之人,即便元熙竭力为他们请功,元裕也是多有打压。毕竟来分肉吃的旧勋贵已经够多了,怎么还能再让元熙拉一堆低微之人来分一杯羹?

他们父子之间的矛盾从来都不是元裕偏心大哥,而是元熙身后站了太多新的功勋武将。因而元裕厌恶元熙,有时候甚至想让元熙死。

可他是想让那个领了一堆草莽想来分羹的元熙去死,不是想让自己的儿子元熙死。

当年他直接鸟尽弓藏早早把元熙杀了,或是废了世子让元熙接任,最后都不会闹到今天这个地步。

可他到底还是个父亲,在这事上狠不下心,元烈是他的儿子,元熙也是他的儿子,舍弃谁他都不愿意。元烈和元熙斗起来,他就站在中间和稀泥,又因为元烈跟他站在一起,而不是像元熙那样领着群外人闹事,他会更偏心元烈一些。

但这并不代表他真的厌恶元熙,若是真的厌恶憎恨,他也不会犹豫了。他是拎不清,成天恶意揣测元熙,可当年元熙赴宴吐血之后,他说完那一大堆冤枉元熙的话,还是让几个名医去照顾元熙了。后来他私下里也问了元烈,把人责骂了一通。

他的想法就是,小儿子不跟他一条心了,那把小儿子软禁起来也就够了。真的有人想伤害元熙,他是会愤怒的。

同样的,有人伤害元烈,他也会很生气。他觉得元熙想害元烈,也觉得元烈想害元熙,这都是他不能容忍的。所以他总是在两人之间和稀泥,各打五十大板。

然而并没有想过要害大哥的元熙被他这样想,就会很委屈。元烈还步步紧逼,到了最后元熙一怒之下便真的把元烈弄死了。

如果换了元烈杀了元熙,他也同样不会原谅元烈。

可如今,他和元妻所生的儿子里就只剩元熙一个了。不原谅归不原谅,成天骂元熙逆子,可他还是把元熙当儿子的。

高怀瑜心思细腻,太明白他这心态了,比元熙还明白得多。散布谣言中伤元熙,找机会复位,这事元裕做得出来。但往元熙身上下药,就不太可能是元裕干的事。

福安宫与紫极宫已经许久不来往,只有元鸿才能把这事传到元裕耳朵里去。

方便在紫极宫动手的也就是宫里人,宫里除了皇帝和太上皇,就是太上皇的那群后妃。这事多半就是太上皇的后妃做的。

太上皇不是想复位吗?事还没成一半,太上皇先跟人有矛盾了,以后还能成事?

卖惨装可怜这招,对元裕极其有效。

元鸿进福安宫,恭恭敬敬朝元裕叩拜行礼。

元裕满面笑意,道:“鸿儿快起来。”

“爷爷!”元鸿给太上皇磕了头起来,便一改拘谨,直接蹦蹦跳跳往老人家怀里扑。

元裕自己的嫡出儿子不是战死病逝就是被杀,如今就剩了元熙一个,父子之间又因当年的事一直无法和解,对孙儿便愈发疼爱。这时他也跟寻常人家的老人一样,朝元鸿张开双臂,笑眯眯地喊道:“鸿儿!”

元鸿在人怀里撒娇道:“爷爷,鸿儿好想您。今天来得晚了,您不要怪罪鸿儿。”

“鸿儿念书辛苦,皇爷爷怎么会怪鸿儿。”元裕说着让旁边宫女捧过来一碟点心,“皇爷爷给你备了糖糕。”

元鸿接过糖糕,摇摇头道:“不是的,皇叔父病了,鸿儿很担心,所以去照顾皇叔父了。”

“病了?”元裕皱眉,“可是气疾犯了?”

他对小儿子如今是恨多过于爱,哪儿有心思去关心元熙病没病。不过到底是从前疼爱过,听人说元熙病了,他终究还是会有几分忧心的。